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陆德明撰的《经典释文》共30卷,以《经典释文序录》(以下简称为《序录》)为首卷。首卷按内容分为《序》、《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目录》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陆德明撰的《经典释文》共30卷,以《经典释文序录》(以下简称为《序录》)为首卷.首卷按内容分为《序》、《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目录》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周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0):119-123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在经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序录》逐一介绍了14部经典的经传起源、传授本末、注家姓名,对汉魏以来的经学史做了系统的总结,成为中国经学史的一个开端。陆德明舍弃了以往的注疏形式,从音韵学视角解读经典文本及其注本,博采诸儒训诂又反映各家家法,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所创新,为经学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后世经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关系,如同《草木虫鱼疏》、《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如陆玑《草木虫鱼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7.
桂文灿是广东近代少有的著作丰富的经学大家,《经学博采录》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修补的著作。经历了100多年的沉淀,就是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经学家和许多不知所踪的著作,成为了这本意在与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分庭抗礼的《经学博采录》最弥足珍贵的地方。与中国南北学者均有密切交往的桂文灿,与其中一些传主有相同的地缘、学缘,于是书中的某些记载颇有神来之笔和属于有思想的史料,使《经学博采录》具有较大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典释文》是陆德明集汉魏晋经学注释之大成的专著,自唐初以来就受到历代学者极高的重视.文章对《经典释文》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校勘、考据、体例术语类目及唐写本残卷等文献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9.
钟嗣成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贡献的戏剧史学家和戏剧评论家,也是剧作家和诗人。他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成的《录鬼簿》,可以说是我国戏剧史的开创之作。在这部连《序》带《题词》在内也不过一万字左右的著作中,它第一次高度地评价了我国元代杂剧作家,保存了最丰富的元杂剧史料和金、元文学史料,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们的作品。在元代,人们就以“古怪新奇”赞扬《录鬼簿》的勇于创新,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制作好质量上乘的电子文本《经典释文》的前提下,先对《经典释文》所引的各家音切进行标注,建立XML文档,然后运用XML的相关技术(XSL样式表)把各家音切分别提取出来.我们统计到的音注家只有97家,我们可能遗漏了几家,但离《经典释文》号称引录230余家音切相差甚远.虽然《释文》引录了100家左右的音切,但是引录音切在100条以上的也只有10家.  相似文献   

11.
经、经学与中国传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经学从其产生之时起即与教育密切相关。"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由"泛称"向"专称"转化的过程,"经"就其实际内容而言,多为"史"。就"经"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而言,是"载道之经";就其具体作用于社会的方式而言,则是"教科书"。经学是一套特殊的学术文化体系,其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而不可分。两汉的儒者通过经学对六经加以适当地诠释,使六经的知识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帝国的需要,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以"经"为教育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时在官方推动下,经学教育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传播,即使在边远的河西地区也得以普及,到五凉时期河西地区经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河西地区经学教育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汉武帝时政策移民随之传播到河西,两汉之际经学家依附河西窦融,东汉时期河西豪族对经学的家族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经学价值的探讨是近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从廖平到蒙文通的学术传承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蒙文通对经学的研究侧重于对学术自身发展与演进轨迹的探讨,他打破了传统经学研究的壁垒,注意到先秦诸子与经学之间的互动,并以此解释经学的周秦之变。基于对儒家经解的研究,他将诸子之学纳入儒学系统中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学研究方法。蒙文通经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他与其师廖平的学术传承密切相关。蒙文通虽然不认同老师廖平晚年的观点,但廖平的"大小"、"天人"学说却打通了诸子间的壁垒,且暗合中国传统学说整体化的时代趋势,从而为蒙文通的经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蒙文通在廖平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孔子的权威,也就在廖平处解放了诸子。蒙文通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清季民初的经学归宿为何的历史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经学的发展,但其治学宗旨是强调经学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特殊价值,从而为经学正名。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现了清代学者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6.
经学在巴蜀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始于西汉文翁立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巴蜀经学就以汉代中央博士官所传今文经学为主。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与谶纬、灾异之学相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巴蜀的儒学学术风尚。在东汉中后期今文经学即将被古文经学取代的前夜,巴蜀经学达到了自己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儒学经典的欠缺,使大学生终究成为“失根的兰花”。作为人文课程的教师,有责任借助于儒家经典,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的教育,以全方位提升其人文品位。儒家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浓缩,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J. Rufus Fears is professor of classics,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Classical Studies, and associate dean of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t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 02215. He is also director of the Bost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9.
经学是帝王思维的直接产物,经学的勃起与战国后期的造圣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学与帝王思维直接联系到一起发生在汉武帝一朝,此后遂成制度。以经治国系出于统治的需要,其思想原则是把社会群体的思维划一到服从皇权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