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爱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只有爱才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只有爱才能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细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华裕芳 《考试周刊》2013,(52):172-172
爱是教育成功的艺术,教师只有小心翼翼地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感化、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4.
陈就芬 《师道》2005,(11):43-44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发现与赏识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5.
要撒布阳光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满阳光。关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养成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爱产生智慧,  相似文献   

6.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校以此为指导方向,确立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让“爱”和“智慧”成为“适合教育”的双翼。  相似文献   

7.
用爱做教育     
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为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中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等等。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班里一个不爱说话但自尊心很强的男孩。  相似文献   

8.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爱的智慧和爱的艺术。只有提高爱的艺术性。教师的爱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作用。下面,通过几个案例谈谈爱学生的有效方式,以期对各位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种神化激励教育作用、否定挫折教育作用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文提出,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同等重要,二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应被充分肯定。挫折不可避免,它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学生成长过程中只有战胜挫折才能不断前进。作为挫折教育两大主体的家庭和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要坚持“预防为主,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爱我”教育是我们现行学校德育所常常忽视的。“爱我”教育就是要教育青少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教育应该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是美丽和有价值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是重要和有前程的。自爱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了“爱我”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富余 《考试周刊》2014,(96):166-166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走进教育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与爱一路同行,教 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身处其间,我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我的人生 因此而充实。那是我刚刚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满腔的热情 化作了勤奋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 我深知: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 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 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3.
罗蒙 《新疆教育》2013,(10):171-171,170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更是丰富的、快乐的。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书育人中不能没有爱,在爱的教育中更不能没有爱的艺术、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爱。作为农村住宿学校的班主任。我更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  相似文献   

14.
赫亚静 《考试周刊》2013,(98):171-171
<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般无私地关爱  相似文献   

15.
杨桂荣 《宁夏教育》2010,(12):73-73
教育的主题永远是爱。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爱不仅是关怀、担心,也是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善意,它意味着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无知和缺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用爱心作教育,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和宽容之心的班主任才具有智慧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丁丽娟 《学子》2015,(1):58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学生,学生就不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学生。"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师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一、爱的教育的内涵爱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被爱者的成长。爱的内涵可以是恒定的,而爱的形式却可以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赵厚庆 《中国德育》2006,1(12):84-85
“爱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具有道德指向性和情感驱动性。实施“爱的教育”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向每个学生倾注爱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转换角色,与他们平等交往,用智慧启迪心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影响到学生,才能使他们同样成为爱的传递者,才会自觉地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环境。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需要爱的。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心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中国教育家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与他们交流,进而感化、改变一个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