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完善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科研评价活动应该适应科技发展规律这一观点,从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制定适宜的评价频率、关注原创性和交叉科学研究的评价、以评价机制支持科研合作活动等方面注意科研,注意学术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研评价机制,以推动我国科研评价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前提。如果评价指标不准确、不全面、不科学,评价方法再完美,评价结果也不准确。从知识创新的本质——人脑的创新思维出发,从核心向外围,从直接向间接,从多个层次构建完整的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各地方高等院校积极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如以分数为中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应用型院校人才质量评价应包括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两大要素,要建立学校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各地方高等院校积极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如以分数为中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应用型院校人才质量评价应包括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两大要素,要建立学校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目标及满足工业化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规格的需求,构建与高等工程教育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剖析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监控、信息收集与反馈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可操作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标,新理念下学习方式的五大转变:一、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二、由指合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三、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索过程转变;四、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五、由教师单一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转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制度缺陷及复归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是否公正合理,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和切身利益能否实现,还关系到高校使命的完成程度和学术活动能否健康发展。分析当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机制错位等制度缺陷基础上,探寻了复归学术本质的路径,包括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学术评价机构、创新学术评价理念与促进学术单位体向学术共同体转变、建立评议人信誉评价制度、建立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以及构建高校学术管理的合理模式等,从而促进学术评价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衰退矿区战略转移的前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决定因素的分析,设计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阐述了我国东部衰退矿区向西部能源富集地战略转移前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必要性以及转移前提,对徐州矿务集团(一大型衰退矿区)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0.
对学术期刊的认定与评价,是搞科研工作的指南。国内期刊评价体系有多种,认定与评价高职学院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应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期刊方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四大要览中,评定出权威期刊、重要期刊及其它等级的期刊,引导教师克服功利主义、急功近利思想,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使科研成果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指标评价值以语言变量给出的员工绩效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法.首先将语义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利用三角模糊数降模糊法将决策矩阵转化为清晰数决策矩阵,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计算综合绩效指标评价值对各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文末以一所大学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价为例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是用人单位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其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进而建立以人为本,高满意度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求职面试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一系列 简历信息泄露事件的曝光,如何降低毕业生在线求职的隐私关注已经成为学界、媒体以及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方法/过程】借鉴 APCO 框架和 IUIPC 量表等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六个重要的前因变量构建了隐私关注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运用 NCA以及 QCA模糊集分析方法,探讨了前因变量之间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对于求职 毕业生隐私关注的影响。【结果/结论】毕业生在线求职低隐私关注的驱动机制分为七条路径;制度影响对于降低求 职毕业生隐私关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观可控条件,提高毕业生的网络素养是快速降低求职毕业生 隐私关注的可行性选择。【创新/局限】本文引入fsQCA的方法,选取六个变量,从组态的视角,探究在线求职毕业生 低隐私关注的驱动机制及变量间的关系。将来可继续加入时间维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员绩效考核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佳  赵雪红 《现代情报》2010,30(4):103-105
为了合理、科学地评价图书馆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建立图书馆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指标定量化,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实现全员考核的科学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红  徐扬  高兴吾 《软科学》2003,17(4):62-64
工作分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经典的工作分配算法建立在考核明确和任务性质相同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所以限制了其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基于模糊关系的工作分配算法对经典的工作分配算法进行了扩展,通过建立工作满意程度的模糊集和员工个体能力矩阵,应用匈牙利法求解工作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作创新风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荣  汪克夷 《科技与管理》2009,11(4):132-135
首先对企业合作创新风险内在本质和系统构成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企业合作创新风险评估的特点,构造了相应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使用实例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明  周德群 《情报科学》2008,26(4):595-598
基于对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评价的意义、评价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分析,从信息资源共享基础条件、共享系统建设水平、共享的组织因素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一市级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基本情况、面试这一重环节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毕业生如何看待国家大力倡导的到基层就业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使就业指导人员要理性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困境,进而引导毕业生乐观面对就业压力,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求解如何安排面试专家组成员工作使面试公正客观的问题,建立面试安排工作数学模型,该模型为复杂的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提出一种装箱编码、模拟退火遗传、多点交叉、领域搜索变异的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以一个30名专家对300名学生进行面试,且每个面试组4名专家的例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能高效求解出问题的近似最优解,求解结果能满足面试工作安排所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