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竹林七贤是以阮籍、嵇康、山涛为核心的名士群体,而对山涛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在"贬山涛"一类文章中引用较多的证据材料:一是嵇康所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二是背叛竹林之游,出仕司马氏。文章从挖掘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真实目的即借山涛自明心志、探寻竹林之游的长者地位、分析山涛的政治才能,以还原山涛重情重义的仁者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于阮籍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历来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亲晋和亲魏。本文认为,阮籍既不亲魏也不亲晋。在思想上,他对现实政治始终有一种批判,但这种批判是凭籍于知识分子理想之“道”,而非站在曹魏立场上是曹非马或站在司马氏的立场上是马非曹。在现实政治中,阮籍的济世思想不可能实现,为保全自身不得不与现实妥协,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4.
“青睐”一词据说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关。阮籍为人放荡不羁,爱憎分明。曾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刘邦成名”的便是他。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俚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嵇康,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5.
阮籍、嵇康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美,阮籍表现出一种悲苦沉郁之美,嵇康表现出一种悲壮清峻之美.文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解读阮籍、嵇康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美,并结合有关的一些文化因素--哲学思潮、政治状态进行分析,以求对二者的悲剧人生及不同的人格美的产生原因、内在本质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琴赋》两篇乐论是关于人心与音乐关系的探讨,体现出其音乐审美追求。但由于政治高压和创作目的的不同,出现了部分内容相互矛盾的现象。嵇康与阮籍音乐思想有着追求"自然"的共同点,但对于儒家礼乐和郑声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其根源是由于嵇康近道而阮籍近儒。  相似文献   

7.
读阮籍是在多年前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的认识也在深化。我曾对他的个性不大欣赏,我喜欢刚烈的人物,比如阮籍身边的嵇康。我太喜欢他身旁的嵇康了,以致老拿嵇康的优点去比他的缺点,殊不知这“缺点”正是他的特点,正是最正常不过的人性,且是人性优点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0,(31)
曹髦是魏明帝曹叡的侄儿。曹魏王朝自大权旁落于司马氏手中后,曹氏皇帝便如同当年曹操手中的汉献帝一样,基本成了傀儡。公元254年,14岁的曹髦被立为皇帝。曹髦当了7年皇帝后,随着年岁渐长,对自己这种虽为皇帝却无睿又  相似文献   

9.
高平陵政变是促使嵇康、阮籍政治思想转变的关键。阮籍、嵇康政变后顺着各自思想逻辑的发展,其对政事的理解和处世态度产生重大变化,从而直接开启了新一代士风。  相似文献   

10.
以嵇康和阮籍为精神领袖的竹林玄学不再将焦点限定在道德哲学领域,而是通过辨析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来重估、建构价值观念。通过对人的本然生存结构和本真生命的分析,嵇康和阮籍提出名教本身就是虚无主义的根源。作为重估价值观念的成果,“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实质是描述出一幅全新的善的生活图景,其中蕴含着崇尚精神独立自主、交往的真诚性、自律的生活态度等多重向度。  相似文献   

11.
游仙情结是嵇、阮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感情的必然的逻辑发展和艺术升华。但由于嵇、阮的气质、性格不同,其诗作之抒情风格亦随之而异,这种风格上的差异鲜明地反映在他们游仙诗上。嵇、阮继承了屈原、"三曹"的优良传统,踵事增华,进一步密切了游仙与现实的关系,深化了游仙诗的抒情技巧。他们的艺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郭璞《游仙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而在中国游仙诗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思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说嵇康诗作源出于曹丕,主要原因有三:超尘游志的情感主题、对曹丕诗语的化用和"鸟"意象运用。嵇康诗歌固然过于严峻激切,情感抒发缺少中和之美,但嵇诗却能够综合运用比兴手法,兴寄高远,达到了钟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志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岙康借游仙诗来抒来他的生命情感,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不在于长生之想,而在于免祸全身,不在于享乐自由的追求,而在于获得一种泯灭是非善恶与造化同体、与自然合一的怡静状态。  相似文献   

16.
阮籍、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存在着相似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也同中有异。本文对阮籍、嵇康玄学思想形成的过程、玄学思想的异同作了论述,指出他们的玄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都伴随着儒道结合,二者玄学思想的异同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天人合一"、"养生"、"音乐"的诠释及理想人格的塑造几个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二人对时政和文学的取向上。  相似文献   

17.
嵇康虽然主张"声无哀乐",但并没有割断与情感的联系,并且正是以这一联系为基础,他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作了重新定位。礼乐相须是儒家教化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对儒家礼教观念的反对,因此对嵇康乐论的研究最好能引入时人以及嵇康对礼的态度作综合分析。只有将它放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下,把它与时人特别是嵇康对礼的态度综合起来研究,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它的玄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崇祯二年,督师袁崇焕斩平辽将军毛文龙。这一事件发生于何地,今天所见的文献记载是有出入的。其中《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幸存录》、《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等几部由生于当时的史学家所著的文献对此问题的记载是可信的,主皮岛说的《崇祯长编》是失实的,袁崇焕斩毛文龙的地点应在双岛。  相似文献   

19.
嵇康的忠君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魏晋时期竹林派玄学家嵇康的关注焦点多放在他"越名任心",蔑视礼教的思想旨趣方面,进而认为他非但不忠君,简直就是无君论的开创者。然而,深入分析嵇康的为文和为人,其确属"虽宗自然而未忘名教"者。不仅如此,他还是儒家忠君观念的维护者和实践者,他的忠君观念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底蕴,而孔孟的"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等思想正是其忠君观念的思想源流和主旨。  相似文献   

20.
阮籍、嵇康两位名士的形象在《世说新语》和《颜氏家训》中判然有别,近乎对立,究其原因,与作者的著书目的、学术背景和价值取向有关,前者趋于审美、玄学,后者则更趋于实用、功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