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武术套路是武术庞大系统的一个分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武术走向国际,迈入奥运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武术套路的矛盾性,并以功能价值为依据,将武术套路细化和分类,有利于其生存定位,能为体育管理者、武术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借鉴,从而促使武术套路踏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体育科学训练、科学选材显示出战略意义.近年来,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十分重视人体软科学——心理潜能的开发与研究,揭示大脑高级神经类型的工作能力和强度,挖掘其内在潜力,合理地运用与发挥,以适应竞技运动发展的需要.短道速滑是运动员精细、复杂、突变的大脑高级神经行为的组合,要求运动员具备高能的心理素质.全面了解和探讨我国短道高、中等  相似文献   

3.
王世鹏  陈翔 《精武》2012,(22):94-94,96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心理学的思考角度,对竞技运动战术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等问题作出初步探讨,进一步了解现代竞技战术的理论体系及应用,促进体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观点,以运动训练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竞技协调能力的层次归属,完善了竞技协调能力的一般结构。分析指出竞技协调能是位于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上一层次、与竞技能量并列的一种能力,它的作用是加工处理、协同配合,以较好地发挥出已储备的竞技能量,从而表现出理想的运动成绩。综合提出运动员竞技协调能力不仅表现于机体间的有效配合,而且还表现在机体与外部环境间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5.
提高人体动作的效率是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理论上早已明确,人体在所做的任何动作中,都应注意节能并保证有最大的输出功。为了适应竞技体育的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科学地训练,促进并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的生理代谢能力和供能水平,提供并保证特定体育动作中人体所需的能量。一个合理的体育动作技术,从生物体热力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有效地将生物化学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机械能,完成输出功或功率。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运动过程(如姿态控制、步态等)中所产生的高变异性是与运动能力下降、病理学表现等相关联。但随着动态系统理论在运动 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深入,该观点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近期的研究表明,研究运动中的变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并已成为应用动态系 统方法研究人类运动稳定性的重要评价。本文回顾了动态系统理论及其方法在姿态控制和步态转换领域的应用,认为将非线性系统中变异性特征 的研究方法引入到运动科学领域,并力求指导运动模式的形成和训练实践,可以为人们实现运动控制理念的更新、运动训练科学的转化,提供全新 的思路和途径。此外,人体运动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分析和量化该系统协调运动模式中的变异性有助于理解变异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能 为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中心的系统科学,是用整体论的严谨精细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倡用系统观研究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在体育界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竞技运动,将为“经验训练”、“传统竞技”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激活竞技运动的生命力,使人的竞技潜能发挥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8.
体育理论     
G80 9901029竞技与身体观之探讨〔刊,中,I〕/郑明育//台湾体育.-1998.-6-9参7(YYW)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学//意义//身体本文讨论的重点为:(1)探讨竞技在西方体育运动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竞技与人的关系;(2)探讨竞技与运动,了解竞技的意义及其与运动的关系;(3)探讨竞技背后的身体观,了解竞技背后所隐藏的身体思想;希望通过哲学的反省,能重新思考在身体观下的身体思想。G80 9901030  相似文献   

9.
体育理论     
G80 9700818论体育哲学的人体观[刊,中,I]/韩丹//体育与科学(江苏).-1997.-18(1).-40-39(Dw)体育哲学//人体美//认识//理论科学的人体观是我们体育工作和体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对以往的人体认识重作审视,建立一种以现实社会中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人为基本点的体育哲学的人体观.这是一个由自然人体观.劳动人体观、社会人体观和自我自觉人体统一融合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正确选材、科学训练、合理营养是运动队取得辉煌成绩的三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当今竞技体育正在向人体体能极限冲击之际,科学训练更是运动员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科学训练就是在掌握人体运动时身体机能变化的基本规律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和运动负荷并合理组合与调配,使训练能达到专项要求,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从现代运动训练的构成来看,包括了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智能训练和心理训练诸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从不同的侧面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教练的“艺术”就在于能科学地将上述诸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针对项目的特点,遵循身体机能变化的内在规律,合理地制定较完善的训练计划,以确定和安排训练的内容、手段和负荷,从而取得最佳训练效果.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从体育生物学科的观点看,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选材意义1.充分地利用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通过训练得到明显改变,即可训练;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特征所决定,也就是所谓的先天性。随着科学训练的不断发展,运动成绩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接近人体潜在的训练极限,要想使竞技能力达到世界运动水平,除了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外,就必须寻找和发现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从而通过系  相似文献   

12.
韩丹 《体育与科学》1997,18(1):40-40,39
科学的人体观是我们体育工作和体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对以往的人体认识重作审视,建立一种以现实社会中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人为基本点的体育哲学的人体观。这是一个由自然人体观、劳动人体现、社会人体观和自我自觉人体观统一融合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3.
刘相林  陈春峰 《精武》2013,(18):22-23
本文运用哲学方法,辩证分析等方法,分析竞技手球运动攻守对抗特征,并对我国竞技手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技战术特点和国家队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今后对我国竞技手球运动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三个步骤来探讨竞技科学的发展:首先,竞技和竞技科学的历史演进;其次,竞技科学潜在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为本文所提出的论点提供支持性论据。竞技科学应该而且必定将扩展成为人类运动科学;未来之人体运动科学拥有良机使自身发展成为一门促进人类幸福的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5.
浅析竞技体育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竞技体育是一项协同运动竞技体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竞技体育的宗旨是为了充分挖掘人体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技术、技能和战术,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竞争的优胜。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向竞技体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在竞技运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改革实践显示出诸多体育管理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对各种体育管理矛盾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观其本质,不断深化对客观问题的认识,进而确立科学的观念,把握体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18.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传统武术不同的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要考虑竞技的观赏性,在此前提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协调有新的解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功训练、运动员服饰、武术器械和套路编排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协调的观点看它们的发展,从而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分析了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体育与以提高运动技术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全民健身体育与运动竞技的目的、任务、科学依据、社会功能都各不相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普及与提高的直接相互依存生存的关系,因此认为健身与运动竞技不属同一系统。这种观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概念,对于学校体育、健身教育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京青奥会与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海 《体育与科学》2011,32(4):1-3,16
要解决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危机问题,体育价值观的更新不容忽视。竞技运动不仅与青少年有天然亲合力,而且对青少年有独特的多种教育作用,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构建崇尚竞技运动的青少年体育价值观。我国南京正在筹办2014年的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由于青奥会旨在彰显竞技运动的价值、强调参与和分享,以及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社会的体育新需求,这为我国青少年体育观的重塑提供了历史机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让竞技运动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