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面对近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一“实”就死,一“活”就乱的状况,我们认识到,只有进行深入、扎实的校本课程研究,才能切实把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把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科价值的层位,完善学科教学的建设,深化学科教学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文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喜人局面。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要以“精”“明”“实”“活”“通”为前提。它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4.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5.
肖爱招 《文教资料》2010,(26):71-73
《庖丁解牛》中关于“技”与“道”关系的思想内核使我们得到启发:语文教师应努力练就高超的教学技巧,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使语文教学由“技”而“道”,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6.
一、宜“活”不宜“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语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认为语教学应是“实”与“活”的统一,他强调语课的基本训练既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今天看来,面对新课改、新教材,语教师依然要追求“实”与“活”,“实”与“活”的教学体现了语“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倡导精神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实践“教育创新”的思想,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追求“实”而“活”,凭借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一直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人们为此做了种种努力:“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贴近生活”的提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提出……来试图弥合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沟壑。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当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界时,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将回归“生活世界”当作解决旧问题的新药方。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以灵动的语言实践,促进学生的语言内化、外显与精神同构共生,建构了“活”而“实”的课堂,其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谢秀珍 《辅导员》2009,(19):25-25
如何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体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与经验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张志公先生逝世前在病床上,还关心着语文教学,特别提到了错别字。他说这是语文教学“实”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去研究。“比如错别字问题,学生常写错的是哪些?为什么错?”(《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期)我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时,忽然想起了与之有关的同音字。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教学观中 ,“实”与“活”总是被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犹如水火不相容。其担忧所在是 :如果教学一旦“活”起来 ,就会动摇基础 ,搞“活”意味着不扎实。通过学习新课程新理念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缺乏正确的语文课程观和对“实”与“活”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一、辩证统一 ,互为依存有这样一个例子 ,同样都是进行g、k、h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g、k、h的音形 ,两位教师的设计安排却大相径庭。甲老师是这样做的 :给学生示范 ,并讲解发音方法(包括口形、气流变化等) ,一遍又一遍地领学生读 ,读的形式也不能说不多 ,诸如开火车读…  相似文献   

15.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语文发展的历程观照,“读”、“写”本是同根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语文实践”。由是观之,随读练写,让学生在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经受思想的对话、语感的积淀、心智的洗礼,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本元诉求。  相似文献   

17.
要想增强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必须千方百计在“实”与“活”这两个字上下工夫,让“实”与“活”有机统一起来。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牛传福 《现代语文》2011,(7):103-104
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走向"新"与"活"的重要性,应大力提倡"新"与"活"。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经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在孜孜探索一条“大语文”教学之路,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本文即作者“大语文”观指导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