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两首咏叹调音乐的分析,阐述了作品唱段中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把从咏叹调演唱技巧中吸取到的灵感和修养运用到声乐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歌唱,真正理解歌唱这门用声音塑造形象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是歌剧《唐.璜》中一段非常抒情的男高音唱段,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抒情、风格典雅,洋溢着古典美的气息,然而演唱难度大,素有男高音"试金石"之称。文章介绍了作品的情节背景,进行了音乐分析,在演唱处理方面,从声音、气息、元音、节奏节拍、音准五个角度论述了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声乐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声音特点和演唱重点,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3.
亨德尔,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他深受意大利那波利各级乐派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常采用意文歌词创作典型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和三段体咏叹调,学习演唱其作品对于声乐练习大有裨益。以《让我痛哭吧!》为例,对演唱此曲要运用到的声乐技巧和方法,以及练习演唱时如何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共鸣声音位置和咬字吐字等方法、技巧、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对声乐初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其创作的歌剧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歌剧中的很多咏叹调已经成为声乐比赛和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文章从普契尼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入手选择了其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促进声乐学习效率和提高演唱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Concert aria)充分展现了人声的魅力和技巧,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许多作品至今仍久唱不衰,是音乐会舞台和声乐教学中的名作。本文拟通过的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去向何方》("Vado,ma dove")的分析,并结合演唱中的实际,寻求音乐会咏叹调(Concert aria)的共同规律和特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演唱莫扎特作品。  相似文献   

6.
声乐的魅力取决于声音的情感表现,不仅仅在于声音的美妙,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真挚抒发,所以情感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声乐演唱中,声音、演唱技巧与情感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在声乐演唱中声音、演唱技巧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统一的整体。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想以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为例,运用音乐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本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核心人物夜后的人物性格表现及整首咏叹调的风格把握,通过对本首咏叹调的音乐结构形式及花腔音乐形态的分析,结合笔者平时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实践中所了解的一些难点,为如何运用的歌唱时间中提供处理方案,来简单剖析本首咏叹调,已达到更深刻的理解本首咏叹调的理论知识,从而在以后的演唱当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莫扎特这一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背景、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这首咏叹调在演唱中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方法,并着重对作品花腔部分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阐释,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声乐演唱进行艺术处理.具体从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歌曲速度的变化对比处理、歌曲演唱中装饰音的运用、歌由演唱中演唱者肢体语言的表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歌曲演唱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巴洛克时期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是学习美声唱法必不可少的经典曲目和好教材,并且现在已被声乐教师们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本文以巴洛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在声乐教学中普遍选用的歌剧咏叹调、康塔塔及清唱剧选曲作为研究文本,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旨在促进声乐教学,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准确地诠释、把握这些作品的音乐风格,全面提高综合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现代经典歌剧《白毛女》中的代表性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以其特定的故事背景、特殊的歌曲内容和特别的音乐表现手法,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专业教学曲目中的经典地位。本文从歌曲演唱的情绪把握与技术处理角度,分析该作品音乐发展的层次与情绪发展的过程,提出相应的具体处理方式与方法,力图为演唱这首作品的表演者,尤其是为学习演唱这首作品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邹林卿 《成才之路》2020,(2):136-137
音乐素养导向下的歌曲演唱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这也意味着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应随之调整。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明确演唱教学目标;参考借鉴优秀课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实践,增强演唱教学实效,让学生获得更多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是高等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声乐演唱技巧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研究声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意境,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歌曲旋律的学习、节奏的把握以及咬字吐词的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歌曲演唱中艺术表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文化为题材的创作作品的教学曲目主要来源于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推荐歌曲,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种教学模式,表现为一种基于现代声乐技术手段的行为方式和技术策略,一种以现代音乐为审美想象的"他者"行为。在这种现代性音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想象中,贵州地方文化往往仅仅作为元素或素材,运用到现代音乐艺术的形式逻辑中。  相似文献   

16.
歌唱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丰富歌唱者的意识内容,想象的发展也受歌唱者的意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因此运用音乐美学、声乐、声乐艺术心理学,提出歌唱想象力对歌唱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关键,是大家普遍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各种不利因素,从一年级起就要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态、正确的歌唱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规范、健康的歌唱道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结合高职特点,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运用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将是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加强对三种唱法教学的研究,找出它的内涵、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实际融入教学中,才能开阔高职声乐教学的视野,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质量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演唱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嗓音条件不错,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歌就是唱得"不够味","感觉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由于发声器官,特别是口腔深处的部位,在一般状态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在描述歌唱的声音和技术方面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情况。使声乐学习和老师的声乐教学都绝非易事。尤其是采用声乐小组课,使得声乐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布置学生经常地作“声乐笔记”,是一种有对症之用的行之有效的便利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