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薛业忠 《教书育人》2005,(12):23-23
也许是爬格子成了瘾,总想让别人也爬一回。特别是对那些与我一样都是语文老师的同行们,我曾在不同场合劝他们也拿起笔来写写文章。至于有没有用,我难断定,不过,我仍然固执地认为,作为一名教语文的老师,不会写文章,天理难容。  相似文献   

3.
一位青年朋友给我看他从书刊上录下来的许多大家关心而有争议的语问题,问我哪种说法正确。我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怎能评判人家的说法呢?他说,那么。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吧。于是,我写下我对他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几个问题的个人理解。谬误之处,敬请读指正。  相似文献   

4.
拉手     
这几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孩子都喜欢拉我的手,见到我就会远远地跑过来,让我牵着他(她)的手走。尤其是一个叫吴的男孩子,总想拉我的手,有时还会拍拍我的衣服。这是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好说好动,似乎总也坐不住。有一节课,我突发奇想,看到他又在动,我就说:“你要是再这样不听话,我就永远也不拉你的手了。”他听了,果然很听话。为了表扬他做得好,我又特意和他拉了一次手,我发现对他来说,拉手比奖给他笑脸(纸贴)还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语文教学每一位老师都进行过不同研讨,而且有许多名家名师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此我只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四十回首     
从不认同教师到成为特级教师1981年,19岁,我从一所高等师专毕业,我的选择是,做电台播音员。我在学校里一直做播音员,被市电台的领导看中。做播音员,对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主要是出于青年人的虚荣,自己的声音被无线电波传出去,让成千上万的人侧耳恭听,非常荣耀;再是出于对播音员的较高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向往。那时,正是一个著名故事流传的时代。那故事说的是,一个公社书记对一名教师说,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当售货员!这个故事并非虚构。连售货员都比教师待遇高,播音员肯定比教师高多了。那…  相似文献   

7.
我于1938年出生,当时日寇入侵,武汉沦陷。从事抗日工作的祖父给我取名“真危”,实为沉重,忧国忧民。在解放后不久的“反右“斗争中,有人说我的名字攻击现实,“用心险恶”。我只好把“危”改为“微”,也正好,这样更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李维鼎先生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的《“语文意识”辨》一文后,觉得有些不同看法,于是我把此文推荐给王尚文先生。看完文章后,王先生非常高兴,他说:“维鼎兄是我的诤友畏友,他指出我引文的疏漏,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我都要负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9.
有你,真好     
西西 《河南教育》2005,(7):55-55
夜已深了,可是我一点睡意也没有,独守着宽大的房子和无边的暗夜,我好孤独!我怕这孤独,想找个人倾诉,我想到了你——老师,此时,你是我最亲的人。我爸爸也曾经给我打来长途电话,他告诉我,我的远在外地的姑姑,那个爱我的姑姑,曾经是你要好的同事和朋友。他还说,我有什么心里话,尽管跟你说,你会像我的姑姑一样爱我。  相似文献   

10.
身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孩子在出生第三天再教育就晚了两天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更深谙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于是,我琢磨着:能否在孩子尚未学会说话、识字时,就给他一些听觉刺激呢?于是,在孩子出生不久,我便购买了一些儿歌、故事录音带,这些录音带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音质纯美,连大人听来都倍感喜欢。起初放录音时,由于他太小,所以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仍然信心十足地继续给他放,基本上无间断。可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情况却不尽人意,根本看不出每一个富有动感的内容对他有什…  相似文献   

11.
李鸿洋 《小学生》2005,(9):22-23
我,一个内向的女孩,我,一个爱笑的女孩。 从我开始上学,我就是个内向的小女孩。上课时,我总是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可是,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我就有点不知所措:知道答案,却说不出来。因为我怕说锴,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怕……唉!反正我的课堂只有默默无闻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在外面尽情地玩耍,我却在教室里看书。有时同学们来拉我出去,我还是说一声:“对不起,我不想出去。”所以,我的校园生活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状况了。  相似文献   

12.
国王的愿望     
我是动物王国的统帅,人人都得叫我大王,看见我额头上醒目的“王”字了吗?难怪人们都说我有王风范。然而,在传说中,我却是一个六亲不认的家伙,那是因为猫是我的近亲,也是我的师傅,在教过我本领后,我却要吃他,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3.
西谚云:有一种性格就有一种命运。我要补充一句:有一种性格就有一种生命造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部队大院的五湖四海给了我宽容的品格;曲折多变的人生道路,磨砺了我执不妥协的性格;长期的苦读积累,养成了我善于独立思考、不拘一格的创新气质,而人生道路上良师益友的帮助,更给了我把握人生方向的定力。这一切奠定了我后来人生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和很多小朋友一样,非常喜欢看电视,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偏偏不准我看。唉,我命苦啊!看到其他同学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坐在椅子上打着精彩的电脑游戏,我就羡慕,我就嫉妒!可是,我能怪谁呢?要怪只能怪我那不争气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我叫水儿。从小时起,我就很自卑,姐姐们不喜欢我,甚至讽刺我,只是因为我相貌丑陋。虽然别人不乐意和我玩,但我的爸妈总是微笑着望着我堆沙堡,然后笑嘻嘻地奖励我,我飞快地伸出脏兮兮的手——是两颗“大白兔”奶糖。 很快什么都变了,他们外出打工。虽然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但只有14岁的我,却承担着幼小的心灵和身体不该承担的孤独。阳台上的水缸里,我把爸爸从北戴河带回的海螺、海贝放进去,再种些水草,我就买回了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  相似文献   

16.
假如……     
段小坞 《小学生》2006,(5):11-11
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我就不会在我考试没考到一百分的时候对我说:“爸爸妈妈都很优秀,上的是名牌大学,你最起码要超过我们,看看你,一年级就考成这样……”我想说的是,爸爸妈妈,我也有自尊心,我也想考一百呀,再说了,我才上小学一年级,考大学那么远的事儿,您不能这么早就要求我呀。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5,(7):86-89
我的烦恼 放暑假了,老师布置了十篇作。唉!一提到写作,我的耳边就想起老师的话:作需要观察,要细心地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景物……可是我,我不会观察,我不爱玩,也不会玩。 我每天上学、回家、做功课,像个机器人。我没有朋友,也没什么爱好,别人说我挺奇陉的,不爱笑、沉闷、无趣,像个小老头。一到写作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就一片空白,小小笔头有千斤重,唉!我的作材料都跑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8.
王灿 《学子》2004,(7):29-29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传吟至今的佳句出自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它曾影响了几代人的情感世界。也正是它,引发了我对诗人之恋的感慨和思索。诗人之恋,包念内容很多。《再别康桥》一诗.着力描写了康桥美丽清幽的自然风光,唱出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歌声。这里体现了诗人之恋.是种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写作     
《现代语文》2007,(12):91-91
曾有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原因太多太多,但是最终影响我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便是我的父亲。熟识的朋友都知道我十分崇拜他。我的理想便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终生与语文,与文字,与灵魂打交道。这是我从小便坚定的信念,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父亲是完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突围     
一直固执地以为,孤独是我不可改变的宿命。生活中无尽的事与愿违和一次次的碰壁,让我心灵的城墙在一次次修缮后变得日益坚固。我的孤独所向披靡,因为我最爱我自己,其他一切都只是“我”的附庸而已。我浅笑着面对一切,一切对我而言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我认为自己是坚强的,清高的,颇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而我也满足于这种“超然”之中不想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