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即人学。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三要素中是重中之重,让人活起来,正是创作者煞费苦心要做的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多种多佯,其中描写是重要手段之一。有了鲜活的描写,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就会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在周立波的《分马》中,老孙头的形象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淋漓尽致,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对他的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主要“样式”(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比较下列几种关于小说的“界说”(定义),可以加深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生活,这就是小说。”(初中语文第三册《谈谈小说》)“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允许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进行虚构,这是小说和一般记叙文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阅读考查的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达技巧等。本文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就小说阅读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利珍 《学语文》2004,(6):17-18
在语文阅读中,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任何一篇小说都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它容量大,与现实生活贴近,因而深受读者喜爱。写人是小说的主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读罢一篇小说,文中那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无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149篇课文里,小说有16篇。这16篇小说分四个单元编在三、四、五册课本里。鲁迅的小说《药》编在第三册第五单元。鉴于学生一般都爱读小说,我教这篇小说时,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赏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方法,意在通过这篇小说的赏析,让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赏析课内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课本中的另外15篇小说。 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我教鲁迅小说《药》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作这样的讲述: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主要是通过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读小说,最终是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重在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要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必须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如果说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那么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讲述至此,我就由这个设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与小说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鉴赏能力,主要应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培养。而小说在文学作品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叙事的曲折性和细腻方面,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和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方面,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小说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它就最广泛地占有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发挥着更大的培养鉴赏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钱蓉 《文教资料》2012,(27):35-40
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在取材、艺术构思、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现代生活的插入四个方面上对鲁迅与芥川龙之介两人的历史小说作一比较,并分析两人创作上异同的形成原因,从而进一步解读历史小说这一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小说恐怕是最具可读性最有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因而以鉴赏为主的小说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有利于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小说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语)、“文学的人学性”(高尔基语),因为“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它“最深刻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作品,散文同小说一样,都是要表现人的。小说是以典型化的手段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间接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情;散文则往往是以更为自由的方式来写人,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分析散文中的人物乃是借助于媒介  相似文献   

13.
张波 《考试周刊》2011,(12):59-6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哲理散文著作,其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它是用文学手法去表现高度思辨的哲学观念。而它的文学手法又主要是表现在对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奇特而生动,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研究《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是中心要素。因此,阅读小说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分析小说创作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就必须把握人物性格这个关键。而人物性格分析得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乃至对整篇小说的把握。因此,教师的对新教育观念、独特的分析角度。不仅会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创新欲望,使学生记忆深刻,学到的东西实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主要以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为主,如何使人物跃然纸上,形象鲜明生动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子夜》“新后记”中强调要塑造“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人公吴荪甫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段刻画出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物形象。   《子夜》第 12章人物描写较为集中,成功的对话、心理、神态描写掀起了全书的高潮。人物出场十分直截,开头就将矛盾又焦虑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个愁结,一桩桩心事排山倒海…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呈现城市文化记忆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弋舟的小说呈现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记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城市人物形象,建构了一个驳杂迷幻的城市文化景观与和繁复丰盈的城市情感世界,在人物形象塑造、人城关系思考、叙事技法运用等方面独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塑造孔明形象的文人审美倾向张金亮在蜀汉灭亡到《三国演义》成书前的千余年间,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便已不断出现于史传、章表、诗歌、话本、杂剧等文学样式之中。与这诸种文学并行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也世代相传地演述着三国的故事,塑造着诸葛亮这一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20.
彭白梅 《教师》2019,(15):38-39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也是文学中有独特价值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童话故事主要针对儿童,以虚构故事情节为主,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进而反映出百味生活。它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简单易懂,故事跌宕起伏,富有想象的余地,深受儿童的喜爱。开展童话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其特质和教学规定性而对"体"下药,因"文"施教,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