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化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敦煌医学养生方剂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及多种学说的体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反映,其英译对敦煌医学和敦煌文化的外宣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文章以《敦煌医学研究大成·养生与杂论卷》中的养生方剂为翻译文本,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以“译者”为中心,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敦煌医学养生方剂的英译问题,同时运用生态翻译“十化”译法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阐释,译出整合度较高的译语。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养”有“生育、抚育、教育”的含义。生育“体”之意。养生就是身体教育,与“体育”是身体教育的含义相同。这就给我们开展养生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1 养生体育教育的研究1.1 对养生体育教育的思考 养生体育教学模式告诉我们,养生体育首先把“养生”的内涵步入到体育教育的视野中探索与发展,以体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发养生文化的体育内涵,  相似文献   

5.
养生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文化与心理的反映,对传统养生世象及养生漉派的表现、思想特点进行深羽的剖析,去伪存真,是传统养生“古为今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养生观主要体现在《养生论》与《答难养生论》两篇文章中,他强调养神与养形并重,摒除外利内欲的诱惑,以达到“无为自得,体妙心玄”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生老病死是生物体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怎样创造条件来延缓人体衰老,延长寿命是一门科学。古今中外长寿者的经验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长寿药物和方法还未发明之前,“饮食有节”是防止早衰,延长寿命的一种十分普通而又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提出了节制饮食的养生之道。2000多年前的《管子》一书就明确指出:“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再而寿命益”。《黄帝内经》中更把节食提到养生的第一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夭年。”以后历代养生家对节食有益于长寿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8.
嵇康的音乐和养生思想是嵇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康的音乐和养生思想实则是其率真的个性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后,寻求主观超越的一条途径。嵇康认为音乐出于自然,音乐的本质属性在于“和”,即“五音之和”,“自然之和”,“人心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上,嵇康认为“声无哀乐”;在养生方面,嵇康主张通过情欲的超越,物的超越,抛弃智巧的滥用来达到其理想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体育保健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宏灿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101-102,114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其特色是“身心并修”,其核心是“中和”。孔子体育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乳品行业和夏进乳业的诊断与分析,我们明确了夏进必须以“枸杞奶”为尖刀产品,切入“枸杞养生奶”新品类市场,挖掘资源优势,通过品牌营销“插位”,在“红海”中开创“蓝海”,打造以“枸杞蛋白+牛奶蛋白+闪融技术=DPM”为核心卖点的“全家好养生奶”,力做新品类冠军。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养生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通过对作为根源之“道”、“德”的把握,或者通过达致与“道”有密切关系的无知、无欲、无为,来实现养生思想所企求的“长生久视”。第二,基本上不把个人生命、身体的保护与天下统治权的获得视为矛盾、对立的关系,认为养生和政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对待、相互交错展开的关系。《老子》中进而萌发出一些领先时代的新的养生思想。例如,对养生予以极高的评价,把养生看作是最高的最终的人生目标。此外,虽然《老子》养生思想几乎都说的是“养形”亦即生命、身体的不老长寿,但其中也提倡以灵魂、精神在死后继续永存为内容的养生即“养神”。  相似文献   

12.
王耀全  王艳红 《教师》2010,(15):119-1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社会本位论”的儒家养生思想以为社会服务为养生的最高目标;“个人本位论”的道家养生则更注重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是丽水市政府为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而推出的区域定位和区域品牌,其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要素分析“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中经济与生态共生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资源共享、协同需要、政府引导等视角,探索休闲养生经济与生态环境共生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了推进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共生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在学习和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体育为立足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绿色养生,即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并且还涉及了绿色养生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如今,“亚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群,各种养生书籍便成为热门。目前最爱追捧的当属“刘太医系列”。作刘弘章、刘浡父子二人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第24、25代承袭人,“刘太医系列”是二人根据先人养生理论和现代人健康问题推出的读物,从“皇家养生技巧”到“祖传独特配方”无一不令人心动。[编按]  相似文献   

16.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老年教育》2011,(10):55-55
中华养生学说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呢?  相似文献   

17.
《求学》2023,(18):47-49
<正>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主动穿上秋裤,从睡前泡脚到热衷吃维生素、益生菌,在吃喝玩乐中达成“碎片化”养生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是的,Z世代的年轻人们,正在开启“新派”懒系健康养生。养生观念已经深入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的日常。随着“懒人经济”的崛起,方便速食也进入如何让产品更加美味健康和精致化的竞争阶段。因此,对于品牌来说,不仅需要聚焦“懒”还要重视“效”,更要重视“简单方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18.
老子在休闲与养生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休闲思想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共存,而老子的养生理论与休闲智慧正是以“体道”为理论宗旨,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休闲核心的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老子主张人要长生久视、活得自然,那么身体就要健康,心性就要悠远闲淡。老子的休闲与养生思想主要包括:“随化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的养生原则;“自然无为、知足常乐、回归自然”的休闲境界。所以,老子的养生与休闲智慧对现代人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现象学基本方法“悬置”来解读太极拳养生思想及实践,认为:现象的悬置而达到认识“本质”与太极拳养生所追求的“无我”之境有相通之妙,在实践层面太极拳养生是以悬置肉身形躯之我而达到“无我”最现实的修炼方法。以西方现象学基本方法来解读太极拳养生的形躯观和养生观,不仅能够更好地阐释太极拳养生思想,而且也对弘扬太极拳养生实践及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人认为,养心有助于保持心理与生理平衡,增进健康,抵抗衰老、延长寿命。我国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养心全生思想,具体表现在恬淡寡欲、豁达开朗、心态平和与知足常乐等方面。这些养生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