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情感教育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催化剂 当我们接任一个班级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么多的学生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其次,作为班主任要舍得对每一个同学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用真诚的爱心关心呵护学生,这样就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在我所教的班有一位有口吃毛病的学生,课上课下沉默寡言,课下也很少与同学们交流。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但想谈一个数理化教学方法问题:要教会学生读书。据物理老师反映有个学生常常迟交作业,同学反映他要等别人做完之后再抄。有一次,他刚要向同学借作业本“参考参考”,我叫他带着物理书到办公室来。问他为什么要抄别人作业,他说:“不懂,不会。”我说:“那,我教你。哪一题?”他打开课本上的课后练习,说第一题就不会。我一看,我自己也  相似文献   

3.
每次听完课,我都要问那些参与了课堂活动的同学:"你们有哪些收获?"总能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更会读书了""我更会表演了""我能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了"……再问其他的一些同学,也每每听到:"我还是不会读书""我还是不会表演""我还是  相似文献   

4.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5.
为人师者,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要算目光和语言的作用了。 在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在一次课上,我问他“什么叫物距、像距”这样一个书本上可直接找到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呢?”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全阑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母亲,我和儿子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记得有一天,我和他坐在沙发上聊天,儿子突然向我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妈,你和我爸处对象的时候,我爸吻过你吗?”我一时竟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答。片刻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慌乱,我只好解嘲般地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怎么想起问这个?”儿子也笑了起来,算是给我解了围。又有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谈天说地,儿子突然郑重其事地问我:“妈,如果我在学校处了对象,你会怎么样?”儿子给我的这一惊非同小可,要知道他才刚上初二啊!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故作镇静地回答:“我相信你不会,你是一个有着…  相似文献   

8.
课前提问学生,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想不到,却让我碰到了这么一个硬钉子。有一次,在提问之后,我面向一位男同学说:“请你回答——向礼文同学。”他站了起来,然而却不回答。这显然是出乎大家意料的。他素来学习认真,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可现在,他紧闭着嘴,满脸愠色地站着。我只好又让另一个同学回答,并让向礼文好好听着。可在那个同学回答问题时,向礼文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说”;课下师生相互谈心时,有的同学总是结结巴巴地不知道咋说;作文本上,也有好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句不通、意不顺……这些都是“不会说话”的现象“。不会说话”,严重影响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与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同学到一个差班去实习。刚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结束前,我们要评一个红花少年组,下面老师就看哪个组的同学最遵守纪律。”此话很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良好表现。下课前,我正猜测这位同学如何开展评比,谁知他却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差,红花小组我们就不评了。”到了“以后”,学生对他的话也就不再理睬了。一位同学上实习课时,提问必喊几个尖子回答,于是,举手者寥寥。他大概也发觉这样不妥,就在课堂上反复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了也不要紧。”小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有幸观摩了一位造诣颇深的教师执教的一节自然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执教的是五年级自然《血液循环》一课 ,课上多数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上得扎实而生动。最后 ,教师出示一问题 :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何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之后口头回答。这节课中能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了 ,只剩下几个迟迟不敢举手的同学 ,教师当然了然在胸。当学生读完后 ,教师说想请在这节课上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那几个同学就慢慢地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连书都没有看一眼 ,概…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15.
作题小议     
常听到同学这样说,课上老师讲的我都明白,就是课下不会作题。作为一个辅导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在教与学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辅导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学生的“会与不会”  相似文献   

16.
校园逸趣     
言之有“理”化学课开始了,老师经过一通理论说教后,进入了实验阶段。老师郑重其事地说:“同学们注意了,我手上有一块银元,现在我要把它投进这杯硫酸里面,回想一下我刚才讲过的内容,银元会溶解吗?”立刻有一个声音答道:“不会。”“为什么?”老师追问道。“如果银元会溶解的话,您一定舍不得投进硫酸里面。”课前准备“同学们,今天校长要到我们班听课,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不要紧张。”“老师,如果有的同学让你点了名,答不上来怎么办?”“这没关系,不会回答的同学,举手时把头低着就是了。”碳原子跑哪去了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详…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8.
岸昭 《华章》2011,13(1):59-59
历史老师辞职原因 那群学生真的没办法教了,上课的时候我提问题:“你们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第一个同学回答我说他和她不熟,第二个同学回答我说是他的一个网友,第三个同学说他有她的QQ号码,等下课了上QQ问一下……还有一个同学竟然掏出手机说要马上问她。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初,我应邀参加一个较高层次的中学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认真听过10余节课之后,评委们甚觉身心疲惫,感到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令人欣喜的,也有叫人心忧的。忧心的,且说最细小的.比如老师对课堂中学生答问环节的处理,其简单、划一,叫人不好理解。就某一个问题,老师一般会请四五位同学起来回答。回答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形:完全正确;比较正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应与学生亲切相处,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组织随机教育,真正做到动情、明理、导行。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实例中,接受生动具体深刻的教育。 一、“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班共有58位同学,由于人多,最后一排靠近黑板报,于是新出的板报往往会被来往的人擦去一些,我一再强调学生要注意,可是收效不大。一天,我发现擦去的板报不知被谁悄悄地补上了,而且字迹端正。我想应该抓住这件事,进行表扬鼓励。于是,利用晨会课,我向全体同学讲了我的“发现”并请全班同学找一找这位做好事的同学。终于这位同学被找到。我问他怎么会主动做这件事的?他回答说:“因为我是班级小主人。”听了他的回答,我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能够主动关心集体做好事,他有很好的指导思想,他把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自觉行动上。同学们不仅要学习他主动为集体做好事,更要学习他时刻记住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那天的值日班长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课后,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