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政府和市场三方相互作用、大学职能变迁和大学内部的权力制衡,是欧美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生成机制。创业型价值观反映了传统学术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服务经济的社会责任意识、市场导向的绩效理念的磨合与兼容。知识创新、技术转移与组织转型的协同,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大学与政策制度环境的互动,结合自身个性转型的策略选择,是建立和发展创业型大学需要特别关注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螺旋理论下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螺旋理论讨论了在知识生产与转化的不同阶段,大学、产业与政府等创新主体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种力量既相互影响又螺旋上升的三螺旋模型关系,其中又包含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的两种循环。创业型大学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发展的推进器。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宽的发展型单位、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激活的学术中心、整合的创业文化等五个典型要素在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促进作用。三螺旋理论与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实践为我国大学的组织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业型大学的内蕴与组织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在自主创新精神的统领下,以"创业遗传代码"铺设与"学术资本主义"运作为行为特征的一类大学。它强调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引领市场,进而形成学术源与市场流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内大学求新求变的一种特色化选择,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也不是所有大学的共享模式。创业型大学应具备三大组织特色,即具有激活学术创造力与转换力的组织架构,善于进行冲突管理并处于开放创新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创业型大学是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引入企业化运作方式对自身组织进行创新和变革的大学。创业型大学具有以创业教育为第一要义、以学术创业为生存方式,以及市场和学术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等特征。创业型大学不仅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新选择,更是一种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理想大学。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大学是特定时期里"学术-市场-政府"三者权力模式变迁在大学发展模式上的反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大学,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既有突破生存困境的内在动力,又有适应外部环境的现实需要。要想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博弈中参与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来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是既充满挑战又值得把握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6.
市场介入大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市场介入大学开始就朝着主导大学的方向发展。大学要想不完全为市场所控制必须有对市场的制衡力量。政府、社会都是可能的制衡力量,但作为一种大学外部的影响力量,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在自主和控制之间寻求合理尺度,与市场、政府、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实现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市场进程与创业型大学的出现直接相关。那么,创业型大学究竟是知识自身演化的合理结果还是大学应对市场经济压力的权宜?创业型大学的出现,究竟是意味着传统大学存在的本体性危机还是学术资本主义新潮流下大学的新出路呢?《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理解范式,借助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它将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8):75-79,74
该课题运用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结合创业型大学的定位目标,针对当前中国大学学术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制度性缺陷,吸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相关经验,紧扣学科、任务、平台这三个基本要素,探索与创业型大学理念相适应的大学学术运行机制,并完成基于学科、任务、平台的创新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模型构建。研究认为,知识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而国内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还有诸多制约因素,如"单位化"的组织制度环境抑制大学的创新活力,"个体化"的知识生产方式压缩大学的创新空间,因此,变革的基本方向在于激活大学学术心脏地带。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包括学术生产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它们围绕大学组织的使命分工协作。学校—学院—学科所构成的纵向层级应当成为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的基础架构,创业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主要在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三大横向平台上开展。创业型大学的教学运行应以学校—学院—学科为主线,进行分层管理。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是受牵引、有组织的,而不是纯粹自发的,牵引的力量来自于学校的战略意志,学校从战略层面确立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建立相应的校级跨学科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业型大学的高校组织转型障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日益成为许多中国高校关注的议题。目前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已非常多,但大都基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地区研究型大学的实践。在学术资本化的趋势下,大学身份障碍、政府职能障碍、员工认知障碍已成为中国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进行组织转型的三大难题。从创业型大学的性质看,这种组织转型不应囿于研究型大学而应呈现大学身份的多样性;政府应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大学内部员工即教师需要跨越认知障碍,积极获取多样性身份,从而使"学术企业家"更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大学教师发展:目标选择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教师是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教师的伦理道德、高深知识的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推动大学教师转型的根本,而大学教师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学术职业的专业化。树立学术和市场结合的教师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竞争的自我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大学教师面向市场的专业素养等大学教师发展方式是促进学术职业专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到微观教育活动的效率和宏观教育格局的平衡,还间接影响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为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大学力量,三者相辅相成,具有不可替代、功能互补和相互制衡的作用。要实现大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应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构建大学教育资源约束制度,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大学办学自主权和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保障:特点、途径和实现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高校自主三支力量相互制衡、博弈的结果,三者之间彼此互动,此消彼长: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管控力量逐步消减,市场介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领域和力量日益扩大,高校作为政府力量的执行者、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和市场力量的承受者,通过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生自主已经成为资源配置中不可忽视的第三支力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原有的政府—市场二元模式随之被政府—市场—高校"三位一体"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到微观教育活动的效率和宏观教育格局的平衡,还间接影响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为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大学力量,三者相辅相成,具有不可替代、功能互补和相互制衡的作用。要实现大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应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构建大学教育资源约束制度,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大学办学自主权和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政府和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让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高校治理,形成“政府一高校一社会”多元共治的格局,应实现高校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同时社会力量也要转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发展受自身发展逻辑、社会经济需求逻辑和国家意志的交互影响。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为例,分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这三种逻辑力量如何影响了师范大学的发展转型。由于对政府和市场的资源依赖,师范大学的发展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既要保留师范大学原有的学科特色,维持其"师范教育"的市场领地;又要通过合并、扩招,实现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探索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The new demands of mass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merging environment of global academic competition are altering the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for assuring academic standards in universities. As a consequence many nation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new instruments for academic quality assurance. Contemporary government control of academic quality assumes three primary forms: “oversight” or direct regulation; “competition” or steering of market forces; and “mutuality” or professional self-regulation structured by the state. The challenge confronting all nations is to design a policy framework that effectively balances the forces of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to assure academic standards in universities. Based up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bserved in 14 policy analyses of innovative national instruments of professional self-regulation, market-based regulation, and direct state regulation for assuring academic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we outline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 national framework for assuring academic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个由政府、中介组织、各类高校和社会与市场多方参与的分层机制,将更有利于各高校的科学定位和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在对各类高校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等宏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介组织要在分层中日益发挥主体性作用;各类高校要在分层中处于主动地位,彰显各自特色、积极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社会和市场则是验证各高校分层合理与否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政府在对高校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英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从早期大学的高度自治逐步走向加强政府的干预。现阶段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征:大学高度自治;中介组织协调,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机构参与,市场机制引导。我国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高等院校被逐渐推向社会和市场,它除了与政府发生关系外,还与越来越多的其它社会主体发生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置角色。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其法律地位有所不同,因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各有区别。高等院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行政法双重法律主体地位;在民事和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民事、刑事法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