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取数据级数推断与广义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方法,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正赛阶段381名非门将位置足球运动员在829次打满全场的比赛中的跑动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在本届世界杯中,所有外场球员场均跑动距离(9 872±956) m,其中,高强度跑动(速度>20 km/h)距离约占7.2%,场均高强度跑动次数(31±11)次;(2)中场球员的场均跑动距离最多(10 608±759) m,其次是前锋球员(9 622±900) m,最少的是后卫球员(9 484±807) m,其中,前锋球员完成最多的冲刺跑动[速度>25 km/h,(259±113) m]和慢跑[速度<7 km/h,(3 827±324) m],中场球员完成最多的是低速跑[速度7~15 km/h,(4 705±685) m]和中速跑[速度15~20 km/h,(1 596±333) m];(3)本届世界杯中,所有球员上、下半场的跑动距离[(4 940±507) m 与(4 933±516) m]、最大跑动速度[(27.5±2.7) km/h与(27.5±2.5) km/h]、高强度跑动次数[(15.5±6.2)次与(15.1±6.0)次] 都只体现出极其可能的微小无意义变化(ES=-0.04、-0.06、-0.03,可能性皆大于99.5%),而下半场的慢跑距离(1 917±186) m相对于上半场的慢跑距离(1 771±176) m,则出现了极其可能的中等程度的升高(ES=0.82,可能性大于99.5%)。  相似文献   

2.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相关技术特征与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第17届世界杯竞走比赛女子10km、男子20km和50km项目获前8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技术特征与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2部高速摄影机,当参赛选手向前走至摄影机正侧面6m左右时开机,分别选取4~6个段落,定点拍摄运动员一个复步的完整技术动作。摄影机镜头高1.10m,距运动面18m,拍摄频率在比赛前后用拍电子读数秒表的方法进行校正,稳定频率为96格/秒。用国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训练和比赛中外部负荷监控的准确性,采用场地测试的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U13~U18岁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跑动速度区间。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大冲刺速度(maximal sprint speed,MSS)、最大有氧速度(maximal aerobicpeed,MAS)、无氧速度储备(anaerobic speed reserve,ASR)作为构建跑速区间的体能指标参数,并对218名U13~U18岁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40 m冲刺跑和Yo-Yo IR1测试。结果:不同年龄段球员的MSS和MAS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65.28,P<0.01;F=39.95,P<0.01)。不同年龄段球员被聚类为2个年龄组(Silhouette Coefficient=0.6>0.5),其中,U13~U14年龄组走慢跑为0~8.3 km/h,低速跑为8.3~10.7 km/h,中速跑为10.7~13.2 km/h,快速跑为13.2~16.5 km/h,高速跑为16.5~20.0 km/h,冲刺跑为20 km/h以上;U15~U18年龄组走慢跑为0~9 km/h,低速跑为9.0~11.7 km/h,中速跑为11.7~14.4 km/h,快速跑为14.4~18.0 km/h,高速跑为18.0~21.9 km/h,冲刺跑为21.9 km/h以上。结论:研究所构建的跑动速度区间具有较佳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性,可以更客观、精确地提高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队日常训练、比赛中外部负荷的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运动学指标分析,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几种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专项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上海自行车队短组3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对象。选择2011年全国比赛8场1km计时赛,以及期间分别进行的8节原地750m和蓝线行进750m训练课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方法分析;选择同期进行的12场争先赛200m资格赛,以及12节大坡行进200m和牵引125+200m训练课进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分析。采用德国SRM系统采集运动学指标,分析数据包括各训练比赛中的功率、频率、速度,同时记录运动成绩。结果:(1)原地750m训练的前两个250m分段及总平均功率(Pmean)和平均频率(Cmean)均显著低于1km计时赛;蓝线行进750m各分段Pmean、Cmean和即刻速度均高于原地750m,且总Pmean和Cmean与1km计时赛相比无明显差异。(2)牵引125+200m训练的两个100m分段的Pmax和Cmean、200m总Cmean和50m分段即刻速度均显著高于大坡行进200m训练和争先资格赛。结论:蓝线20km/h行进出发750m和摩托车牵引125+200m训练方法可能是更加符合专项要求的自行车短距离专项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赛艇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与2 000 m测功仪成绩的关系.根据训练计划安排,定期、多次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相关运动素质及专项2 000 m测功仪成绩进行系统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次测试时,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全力5 000 m(r=0.94)、全力500 m测功仪(r=0.74)和最大力量卧拉(r=-0.66)、最大力量深蹲(r=-0.56)、最大力量卧推(r=-0.54)成绩高度相关;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全力100 m测功仪成绩不呈显著性相关(r=0.46,P>0.05).在第2次测试时,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全力5 000 m(r=0.93)、全力500 m(r=0.87)、全力100 m测功仪(r=0.73)和最大力量卧拉(r=-0.68)成绩高度相关.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最大力量卧推(r=-0.48,P>0.05)、最大力量深蹲(r=-0.18,P>0.05)成绩不呈显著性相关.在第3次测试时,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全力500 m(r=0.92)、全力5 000 m测功仪(r=0.85)和最大力量卧拉(r=-0.62)、全力100 m测功仪(r=0.58)成绩高度相关;全力2 000 m测功仪成绩与最大力量卧推(r=-0.32,P>0.05)和最大力量深蹲(r=-0.38,P>0.05)成绩不呈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与测功仪2 000m成绩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6.
1.研究对象:以历届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运动成绩、我国现役优秀田径选手实力和我国田径主要战绩为研究对象。2.结果与分析(1)2008年奥运会我国田径竞争实力趋预测预测名次预测依据运动项目冠军超过第29届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女子:5000m、10000m、马拉松第1名预测成绩前3名超过第29届奥运会男子:110m栏,20km竞走,女子:1500m第3名预测成绩前8名超过第29届奥运会男子:50km竞走、跳远、三级跳远、十项全能,第8名预测成绩女子:100栏、400栏、4×100m、4×400m、100m、800m、400m、跳远、三级跳远、铁饼、铅球、标枪第8名后低于第29届奥运会女子:200m…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五体球是一项集足球和篮球玩法于一体的新型球类运动,因其较高的场地利用率和观赏性而具备广阔的推广前景,目前广东省已成功举办 4.届大学生五体球联赛。采取心率监测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对5 1.名大学生运动员在第三届大学生五体球联赛中 7.场比赛的心率数据与跑动相关数据进行监测,用以量化评估五体球比赛运动负荷特征,并采用数据级数推断法对比了不同阶段比赛负荷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运动员比赛平均心率为(164.5±13.4)次/分钟,约占最大心率的82.5%±6.9%,在比赛时间内运动员每分钟跑动(67.6±14.0) m,其中低强度跑动(速度<1 2.km/h)距离约占93.1%,高强度跑动(速度≥1 5.km/h)距离仅占2.1%,最大跑动速度为(18.4±3.8) km/h ;(2)五体球联赛省赛阶段的平均心率占最大心率百分比、跑动总距离、加速度负荷、中低强度加速和减速次数、中高强度变向次数、身体冲撞次数和爆发性活动次数皆清晰高于市赛,而最大跑动速度和冲刺跑距离占比则清晰低于市赛(ES为0.95~1.12,可能性75%~95%)。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五体球比赛的总体比赛负荷要低于足球和篮球,加速、急停和变向等灵敏性素质是区分五体球比赛水平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制选材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结果:(1)构建了11~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四个年龄组的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其中4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B/身高、体脂百分比、年龄-骨龄、指间距-身高;2项身体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血红蛋白;5项运动心理指标包括反应时、速度知觉、意志品质量表、注意力测试、操作思维;10项运动素质指标包括上肢爆发力、纵跳、3 000 m跑、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20 m冲刺、引体向上、六边形跳、功能动作筛查(FMS);3项专项成绩指标包括雪上计时1.2 km、5 km、10 km。(2)选材评价模型集成于Web端自动化评估软件,基于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表,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的“P60入围”与“P90精英”两条临界线,评价模型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结论:我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涵盖4个年龄组,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并依据不同指标权重研制评价模型,为创新越野滑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选拔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邹晓丽  李在军 《精武》2013,(36):16-16,37
目的:研究健身走运动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耐力健身走训练,运动速度是133m/min(约7km/h)。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实验前以及训练2周后、4周后、6周后、8周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最大通气量的测试。结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最大通气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8周的健身走运动明显的改善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测试都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测试方法。过去15年,运动训练学广泛应用多级体能测试MFT(指被测试人完成一组多次超过20 m的折返跑,在跑过20 m听到声音信号后即刻停止,转身180°重新开始折返跑。随着信号频率的升高,跑步速度也相应提高,从8.5km/h到≥18 km/h,每分钟上升0.5 km/h,负荷也随着折返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将其运用到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或测试中是不合适的,因为网球运动中的跑动距离小于20 m;其次,网球运动的步法有其特殊性,且转向技术与其他运动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现场采集的短道速滑500 m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运动视频进行处理,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揭示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运动学参数特征,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台摄像机定点拍摄获取比赛录像,无须在现场放置框架,利用冰面现有文字和线段进行摄像机空间标定,利用SIMImotion解析软件得到运动员滑行轨迹的像坐标,最后通过射影变换原理获取运动员在冰面上的滑行轨迹等运动学指标。结果:数据显示在第三圈男女平均速度都达到最大,男子最大圈平均速度为14.14 m/s,女子为13.07 m/s。男女直道平均速度、弯道平均速度、入弯瞬时速度和出弯瞬时速度都在第5次达到最大值。男子直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13 m/s,女子为13.13 m/s;男子弯道最大平均速度为14.70 m/s,女子为13.51 m/s;男子入弯最大瞬时速度为14.76 m/s,女子为13.66 m/s;男子出弯道最大瞬时速度为14.21 m/s,女子为13.12 m/s。起跑到第8步时,男女瞬时速度分别达到了8.39 m/s和7.63 m/s,男女步长分别达到2.98 m和2.44 m。结论:(1)利用射影变换原理完成运动员比赛滑行路线的标定,为短道速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 m滑行中弯道速度贡献大于直道,起跑爆发力对抢位战术影响较大,运动员体能情况对最后两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评价局部动态稳定性,探究传统、极简和极致缓震3类跑鞋(后跟高度分别为33、8、46 mm,掌跟差分别为12、0、10 mm)对跑步过程中膝、踝关节动态稳定性影响的差异,为跑者鞋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惯性测量单位传感器比较跑者[年龄:(26.3±1.1)岁,身高:(1.75±0.02)m,体质量:(63.3±2.7)kg,BMI:(20.8±1.3)kg/m2)]以(10.8±0.5)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持续跑步时下肢关节峰值合加速度,通过Rosenstein算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评估3类跑鞋在跑步过程中对下肢局部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ukey HSD事后多重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结果:1)跑者穿着传统跑鞋的峰值合加速度大于极致缓震跑鞋,但小于极简跑鞋,且所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2)跑者穿着3类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8),相比极简跑鞋,跑者着极致缓震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  相似文献   

14.
(三)手工制作模型飞机工艺的实例2 Sbach 342遥控像真特技模型飞机木结构部分的制作。Sbach 342是斯洛伐克航空有限公司最新生产的特技运动飞机,分单座和双座。该机翼展7.5m,全长6.44m,最大特技飞行重量850kg。发动机为6缸四冲程,功率240kW,采用直径2.03m的三叶螺旋桨。  相似文献   

15.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世界及中国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2.结果与分析(1)中外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节奏整体差异分析0~40m阶段,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的速度变化均为上升阶段,我国选手最大速度为10.99m/s,达到最高程度97.8%;世界选手最大速度为11.23m/s,达到最高速度的96.6%。因此我国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并不弱。50~100m阶段,我国运动员与世界选手表现出明显差别,我国运动员40m的距离速度处于下降阶段,上升期的速度与下降期相比相关并不大,表现出“匀速”跑进的特征。(2)中外优…  相似文献   

16.
朱威  曹峰锐 《精武》2012,(20):1-2
目的:对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同800m跑、12min跑成绩的相关性作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20名普通在读大二女生。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生产的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摄氧量。在标准的400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min跑和8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女生12min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正相关。②女生800m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负相关。结论:12min跑比800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女生有氧能力的体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某重点中学体育训练队的16名男女学生进行Pwc170台阶实验测试分别推算出各受试学生的Vo2max,然后对男女各组100m和800m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及分析显示,Vo2max对男生100m与800m成绩的线性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男女生存在差异。对青少年的最大吸氧量的预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睿 《精武》2012,(22):31-3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199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200m跑决赛的7名运动员的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200m成绩的诸因素的灰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表明200m跑中,运用最佳战术,合理分配体能获得最佳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第1个100m的时间对200m跑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2个100m时间和0~50m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采用最大负荷10~25s的运动时间来提高无氧强度,采用最大负荷40~45 s的运动时间来提高最大乳酸值的能力,采用最大负荷1~2 min的运动时间来提高肌肉耐受高乳酸的能力,能提高女子皮艇500m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一、大赛之前各路奔忙我国第一、二、三届全运会都是只有男子10km竞走一个项目。第四届全运会由10km改为20km,但也只是男子一项,参加单位和人数都不多,争夺也不激烈,属于冷门项目。第五届全运会竞走比赛项目,男子是按奥运会竞走比赛项目即20km和50km。女子则是按国际田联80年决定承认世界纪录的两个竞走项目,即5 km和10km。参加单位男12个女13个共15个省市,运动员男57人,女48人,可以说五运会竞走比赛是历届全运会竞走比赛规模最大,也是金牌最多的一次。各省市对五运会竞走决赛都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