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赵挚读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读准古诗中的字、词的读音及语句的停顿、语调。如,唐朝王维的《鹿柴》中的“柴”,不读chai,而应读;zhai(同寨);读《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应注意其停顿...  相似文献   

2.
一首古诗中必然有些字词学生已学过,有些字词学生未学过,这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字词帮助理解未学过的字词.但是即使已学过的字词,在这首古诗中的意思也未必同以前那首古诗中的意思一样.如:《寻隐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和《题西林壁》中的”只缘身在此山中”.前者的“只”作“就”讲;后者的“只”作“仅仅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非常重要,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简介作者”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为最佳呢?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江雪》的案例。王老师先带领学生读懂了《江雪》的诗文内容。这时,有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4.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只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古诗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出现了若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古诗教学如何用好“知人...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中依据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分析问题时注意抓住学生已知或易知条件,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分析理解,能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如为帮助学生理解《山行》(部编七册)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于”字,一位老师出示了四句话:“学校定于明天开春季体育运动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年的产值好于去年”、“他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走进诗歌园地,我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古诗是语文课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会鉴赏古诗是我们步入古典文学殿堂门槛的第一步.同时,学会鉴赏古诗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现在,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谈谈鉴赏古诗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探求古诗的意思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其人以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相似文献   

7.
体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体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地情景交融的艺术。 介绍背景 明了立意 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感而发,故体味意境首先要了解作者当时有关情况,根据诗的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有不同的侧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首先应介绍一下当时李白被判处长期流放而在途中忽遇朝廷大赦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下诗人创作时的感情:在饱经抛妻别子的痛苦和流放路途  相似文献   

8.
“古诗”一词常出现在汉魏六朝人著述中。对“古诗”一词最早下定义的大约要算唐初李善了。他在《文选》“古诗十九首”解题中云:“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后人大都依李注所云。如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解题云:“诗以古名,个知作者为谁”便是。今人则把“古诗”这个概念解释得更完整了。如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认为“古诗”之名是“泛指时代略早而作者失考的诗”。又如马茂元先生在他的《略谈“古诗十九首”》一文中也说:古诗一词“一般地说,是指年代久远、搞不清作者是谁的诗篇。”但“不知作者”与“古”字又有何联系呢?“古诗”一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否即有“作者失考”的含义呢?我以为清人吴淇的解释倒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相似文献   

9.
同课异构必须注意三点:一是教学内容同,教学形式异;二是立足文本,同中存异;三是合理定位,深浅有度.以下是对《关雎》同课异构课课堂教学的描述. 课例一:审美取向的教学 教师在学生读懂《关雎》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思美.知识教学方面,教师简要介绍了与《诗经》有关的文化常识及重章叠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课例二:知识取向的教学 第一教学环节,教师由点到面,在引导学生个性表达的基础上归纳《关雎》的思想内容;第二教学环节,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古诗鉴赏题在高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诗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解读题目,明确重点作品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起了统率作品指向的作用。特别是诗词曲的题目,有的点明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山居秋暝》(王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夜雨寄北》(李商隐)中的“秋”“春”“夜”等;有的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题或重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有的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基调,如《闺怨》(沈如筠)、《恨别》(杜甫)中的“怨”“恨”等。如果把握了题目,进…  相似文献   

11.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三十八首古诗,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小学生从小学点古诗,这对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语汇,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是有裨益的。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读古诗能力差,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以下几方面应加以考虑: 一、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伤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在听、说、读、写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利用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菜园小记》时,生动地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代背景,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受到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二、利用介绍作者的机会,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三、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引起感情的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四、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的分析(特别是文中的名言警句),发掘其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读懂诗意 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指导学生①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后简单自评。②要求学生从课题到注释读一读,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这一步是引导学生把握古诗主要写的是什么?使学生对诗的内容在脑中有一幅诗人独自一人漫步江边花丛赏花的艨胧画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如:第一句的“满”字,第二句的“压”字。“满”字是概括说明花之多。“压”则是花之多的具  相似文献   

14.
朱红波 《文教资料》2011,(20):28-29
中国古诗是民族的文化精华,当代学生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而读懂古诗的标志是较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情感。作者结合古诗《春望》的教学实践,探讨较准确地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情感的方法,如从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入手,初步掌握思想情感,由意象切入意境,把握情境;了解一些古诗抒情方法来理解诗人情感,等等。  相似文献   

15.
古诗在今天的小学课本中,已有相当多的数量,这些古诗大多是古今传诵的名诗,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是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由于古诗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内容十分深刻而学生难于理解,致使有的老师上的古诗课平平淡淡,索然无味。学生由于没有深入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情感,当然也就没有兴趣可言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古诗的教学步骤。一、知背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缩短时空差,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暮江吟》,诗人白居易离开那个让他深恶痛疾的腐败朝…  相似文献   

16.
张玉谷的古诗鉴赏,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鉴赏方法上集前人古诗鉴赏之大成。他的古诗鉴赏,注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阐释本事背景、解释重点词句、提示思想主旨、揭示艺术方法、采用灵活形式。读者从其古诗讲述解析中,可以了解作者情况,认识思想内容,领略创作艺术。他的古诗鉴赏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今许多古诗鉴赏文章,在行文上基本沿用的是张玉谷的古诗鉴赏套路。  相似文献   

17.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学生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认为根据具体诗文可进行“四部曲”教学: (一)知诗人、解诗题。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从诗人、诗题入手,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独坐敬亭山》等。教学时可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的几点体会一、注意古今诗义的对照理解。古诗中有些字义、词义在古代是一种意义,在现代又是一种意义,在于时间久远;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像“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字在古代是“跑”的意思,而不是现代的“走”;“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是“没有遇到...  相似文献   

19.
1 讲透关键字。全诗往往就因那表现力强 ,含意深刻的一、两个字使意境大为增色。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 ,一个“挂”字 ,把瀑布从悬崖上飞落下来的形象形容得十分生动 ,使人顿时想见那壮观的情境 ,进而在全诗的吟读中不知不觉进入到美妙的诗境。2 注意字的多音和通假。古诗中的多音字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一日还”的“还” ;杜甫的《绝句》中“一行白鹭的“行”等等 ,应一一指出 ,还有些通假字 ,如王维《鹿柴》中的“柴”通“寨” ;陆游《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家…  相似文献   

20.
阅读文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字间认读到篇章推敲,从语言感受到思想领悟,每走一步,都与思考有关。文章是作者思考的结果,阅读文章就是在思考作者的“思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和锻炼这种思考力呢?一、延伸思考一篇作品,有人读后作出了评价,你读作品,再读别人的评价,不妨进行新的思考,在别人的认识基础上求得“新的认识”。苏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评论作品的文章,如《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雪>四人谈》等等,这些文章从各自的创作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独特感悟,对名家名篇进行了评论。笔者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