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建立法式 ,并以此来指导书法创作。这应该是唐书“尚法”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之谜 任何文艺作品都反映一定的社会矛盾。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各家各派的看法,分歧很大。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种观点: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认为《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农民阶级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农民起义所反对的当然是地主阶级。这一观点是五四以来的传统观点。 (二)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1975年8月,毛泽东在其批判水浒传的指示中说:“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王齐洲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著文说,《水浒传》所表现的是“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3.
孔子处于春秋末叶,这是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基础动荡,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孔子基于他的保守为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立场,而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深感不安。他站在旧道德、旧制度一边,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坏礼乐,乱纲常的过激行为,而总想使社会秩序象西周王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出现过一位女皇帝,这就是:唐朝的武则天(公元六二四——七○五年)。对于这样一个敢于冲破男尊女卑封建罗网,登上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座位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毁誊纷纷,儒法两家的评语迥然对立,或斥之曰“牝鸡司晨”,“千古忍人”;或赞之为“忧劳天下,”,“明王”、“圣后”。“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弄清历史的真相,总结历史的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一武则天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庶族地主集团和士族地主集团激烈斗争的历史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经历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基本上战胜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之后,其中一部分人满足于既经达到的成就,不再要求变革,成为阻碍社会继续向前的保守乃至反动力量。东汉末年、魏晋以来发展起来的土族大地主集团就是这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诗佛”。他在诗歌方面的卓越成就,一方面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禅学对他的影响密切相关。他诗歌中山水景物的表现,既构成一种“禅”的状态,也形成极为优美的、深邃的意境,无论是哲学境界还是艺术境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灿烂澄明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向我们展开了一个表现“日本文学之美”的世界。 早期的川端康成并不是一个大力提倡日本文学传统的人。这一点同他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川端康成走进社会、走上文坛的时候,正是日本处在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的大混乱时期。当时,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原本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作为受儒家正统思想教育和熏陶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应该说是有着较为开明和先进的政治头脑的,但政治上遭受的一次又…次的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起伏变化,内心深处交杂并存着“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这些矛盾因素在他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里都烙下了明显的印痕。一方面,他满腹经纶,有雄才大略,为匡扶时政以执拗果敢称于当时;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政治上的失望,加之诗人本身的信仰,最终使他走了一条亦官亦隐的中间道路。王维的生活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便是贵族的气象、盛唐的神韵以及不易察觉的闲适或寂寞。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生活颠沛流离,饱受磨难。这就使他在思想上进一步接近了人民,从而用诗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的现实,因此他被誉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被称为“诗史”。  相似文献   

10.
1.1.中晚唐诗歌简况中晚唐时期是指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至唐末(907年)的150年间.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使唐帝国元气大伤,国力大衰,一蹶不振;接着是各地藩将飞扬跋扈,不受中央节制,甚至自立帝号,局势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直至唐亡.这个时期文学上的特征是初盛唐作品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精神衰退了,而现实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生活在动乱和动荡时代的诗人不能不面对现实,思考社会和人生,用自己的笔反映人民的痛苦和要求,触及时代和社会的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因而,这个时代诗人辈出,如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等,不胜列举;这个时代的作品,内容充实,形式完美,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优,达到了诗史的高峰.所以,有人说“在诗史上,这是一个光荣的时代;而在唐代的历史上,却是一个不光荣的时代”.这种评价是很恰当的.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的成就高低,往往不是和时代的盛衰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制时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地主阶级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压迫和奴役农民阶级的历史,也是农民阶级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本来是代表没落奴隶主利益的孔孟之道,从此,又成为地主阶级巩固统治、奴役人民、扼杀农民革命的反动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李贽(一五二七——一六○二年)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巳进入末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日趋没落的时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当时,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点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出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弄清楚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它的发展程度,以及对当时的社  相似文献   

13.
肖雷 《历史学习》2003,(12):30-31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点,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以分为初期(公元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公元12~15世纪)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为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时期。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在封建社会内部,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教徒与非教徒之间,拉丁语系和条顿语系之间,君主和…  相似文献   

14.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是明代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明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时期。1572年(隆庆六年)六月,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他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举起了尊法反儒的旗帜,在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斗争的影响下,推行法治路线,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与贵族、豪绅大地主阶级推行的反动的儒家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吕玉栋 《考试周刊》2010,(56):19-20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由于他的作品中充满浓浓禅意,后人称他为“诗佛”。本文试图通过对王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人文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探求王维的忘求之境与佛门情结,反映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七一二——七七○年)是我国诗史上盛唐时期的第一流诗人,他以诗歌和文章直接参与议军议政,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冲突,表现了中小地主阶级要求改良政治的立场,具有一定的尊法倾向,尽管这种倾向在他是不很自觉的。他和同时代的进步诗人李白一起,以豪放雄健,沉郁顿挫的如椽之笔,横扫六朝以来的颓靡诗风,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历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永贞改  相似文献   

18.
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商鞅,不但是新兴地主阶级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的教育改革主张,是他整个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教育领域的革新进取精神,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毛主席指出:“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他们服务的。”商鞅处于战国中期的秦国,当时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他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思想恢闳驳杂,政治上从赞助维新到投身革命,从“拉车向前的好身手”到“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因此,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章太炎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成了一位争议较多的人物。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是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政治代表”:理由是他在辛亥革命时期“最热衷宣传满汉矛盾”;“以犀利的笔锋抨击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嘲笑选举制度,非难男女平等,父子平等;贬抑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蔑视恢复人权;赞美封建王政;拥护君主专制等等违反历史行程、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的言论,足以说明他是受封建意识所支配。”有的著作至今仍然坚持着这种观点。很明显,章太炎有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拥护君主专制制度,已成了章太炎是地主阶级反满派抑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键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王维诗歌最辉煌的成就,在于后期的山水田园诗。然而,又正是对这一类诗歌,不少人在激赏其艺术性时却贬抑其思想性。共同的意见是:就艺术性而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获得了极大的艺术魅力;就思想性而言,这类诗歌又大都渗透了消极处世的思想和没落颓唐的感情。没有深刻地反映当时重大的社会矛盾,思想性较差。因此,有人作出了如下结论:王维后期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功,并不能掩饰他思想上的严重缺点”。 现在,我不禁要问:这种内容与形式如此径庭的评价,难道符合历史实际吗?同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