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有人甚至当了拳师,并不提倡不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动”或“站桩”。我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因为这是一顶辅助练功活动。但是,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  相似文献   

2.
练拳的人都知道练拳要体用兼备。什么叫体用兼备呢?即练架子为体,推手为用。对于修身,很多练拳的人都能做到,但如何做到“运用”呢?我认为练太极拳第一要开发智能,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去。第二要用在祛病延年上。第三要用在防身技击及艺术技巧上才是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修占,出生于1947年5月1 6日,吴式太极拳传人,多年来在山东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每天清晨,在公园里,人们都可以看到他辅导学生练拳的身影;每天晚上,他又转战广场,在那里指导学员们习练器械。在修占的小院里,经常有五湖四海前来学习的学员练习推手……修占站在院子的角落里,看着一丝不苟练拳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随着习拳人群的增多,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动作不规范、膝关节损伤等。为避免初学者出现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笔者练拳的经验,针对初学者学练太极拳总结出几点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加强身体素质训练,选择适宜的练拳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掌握循序渐进的练拳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探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老化方面到底有何影响,是否能减缓其心理老化,使中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以期减少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做出理论上的阐述。1.研究对象(1)海淀区蓟门里小区居民40人,年龄在55—60岁,男女各半,通过调查得知基本不从事体育运动,也从未练过太极拳。(2)海淀区太极拳协会成员40人,年龄在55—60岁,男女各半,这些老人练拳年限都在三年以上,基本上天天练拳,每天练拳1~2次,每天练习大约60min~90min。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访问法。(3)问卷调查法。3.结果与分析(1)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贵在坚持     
入冬以来,群众性的冬季体育锻炼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了。每天清晨,在马路上,公园里,操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在跑步、做操、打球、练拳,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能否坚持到底。贵在坚持。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人们钦佩老愚公,就是因为他有每天挖山不止的坚韧  相似文献   

7.
柏强  钱澄海 《新体育》2003,(11):39-41
每天一清早,寂静的国家体育总局龙潭湖宿舍区中,总能出现一个年近七旬,坐着轮椅的老爷子,时而“散步”,时而健身,更多的是在与人说笑。 老爷子银发齐整,浓眉飞扬,目光锐利而慈祥,一身正气,一脸和气。像是“脚底下绑了大锣”,他走到哪儿,哪儿就开了戏。信口而来的幽默,天生洪亮的嗓音,爽朗尽情的大笑,能让包括送报  相似文献   

8.
刘瑞 《武当》2008,(3):17-18
记得在1973年的一天下午,我抱着练拳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到了恩师的家里,想把练拳体会向老师作个汇报并得到赞许,因为刚开始练拳时,照着老师所授拳架,轻轻柔柔地习练,除了病在慢慢地好转以外,身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后来就请教了一位长期习拳的师傅,让他帮我看看拳架有无什么大的毛病,他看了很热心地告诉我说:“瑞你把拳都练成瘫软架啦,没有一点筋骨,这咋成?”当时我想,是的,拳么就得有点硬功和力度与发力的东西才谓拳。  相似文献   

9.
说起来,你能相信吗?一位八十三岁的老人,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每天早晨四点半,总要从茶食胡同的南家湾,步行六、七里路,到龙潭湖畔去练拳、教拳。当他一气练完了十四趟拳,三趟枪,两趟刀,两趟剑和一趟棍后,徒弟们才陆续到来,开始教拳。而且,每星期的二、五晚上,七点到八点,还要步行四、五里路到东城区的武术馆所在地——东单体  相似文献   

10.
1954年秋天我因病住进了位于京南窦店乡的103疗养院。那里的医护人员可敬可亲、那里的乡亲精明好客,那里的集市热闹繁荣。而最使我感动的是那里对我们少数民族病号生活上尽心尽力的照顾。然而,在那里还有一件事让我在四十年之后才深感遗憾。和我住同病房的一位老红军太极拳打得非常好。他动员我和他一起练拳。他说太极拳可用于攻防、健身、防病、治病,学问可大了,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认真习练太极拳,刻苦钻研太极拳,将使我们终生受益。那时我对太极拳只知其名毫无认识,出于对长辈的尊重答应试一试。此后,我们每天早晨在村外一片…  相似文献   

11.
海滨裸泳     
里男女老幼人皆喜爱的一项活动。近些年来,裸泳也在那里悄然兴起,每逢节假日.很多人便驾着自己的小车去到美丽的海滨.时而在大海里逐波踏浪.时而在沙滩闭目晒太阳,其乐甚裸泳就是全身裸露.一丝不挂的游泳,无论男女,人人如此。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气候炎热,盛夏期长,游泳成为那  相似文献   

12.
沈寿 《中华武术》2001,(3):26-27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束,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8,(10):I0001-I0001
哈尔滨尚志公园西广场每天有百余人晨练太极拳,这就是哈尔滨太极拳协会第44晨练站。900平方米宽阔平坦的方形广场是适合集体练拳的好场所,十多年来有千余名拳友在这个站晨练普及、竞赛传统太极拳。由于这个站中老年练拳祛病延年的效果显著,加上44站在省市太极拳赛中成绩辉煌,成为全市200个太极拳站的楷模。站长刘德增虽然是知名动物学专家,省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4.
史计栋先生逸事史计栋先生(1835~1908年)是河北省冀县小寨村人。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之后,史六经尹先生介绍,也拜在董海川门下学习八卦掌,刻苦用功。当时,天坛是禁地,他早晚越墙进去练拳,长期如此,故功夫精纯。有的年轻人到他那里去练,他看到就教。对于那种只说不练的,他便生气,非但不予  相似文献   

15.
《太极图》表明,对立物既矛盾又统一,还互相转化,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让人不断地体会在斗争中求平衡,在变换中求和谐的过程,由"我练拳"渐至"拳练我",身心熔融,练拳即是练心,练拳即是修性。"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个层面、各种要素的关系相互融通、协调的状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太极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100个     
《健身科学》2015,(1):20
他是一个被医生宣告了"死刑"的人,因为身患绝症,他在这家医院已经住了一年。每天晚上他都要到医院门口看讣告,然后记下那些逝者的名字,并将讣告抄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很多人因此把他当成一个怪人,以为他有收藏癖,专门收藏讣告,却没有人知道他对生命有多么渴望。听到自己得了绝症的消息后,他曾经自暴自弃,想一头撞死到墙上,可最终还是硬撑着活了下来。然后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看见了讣告,并马上被上面的名字吸引住了。于是,他每天都到医院门  相似文献   

17.
练拳随想     
(一)老少狭路相逢,情趣水乳交融=忆思_占‘风犹存,传我正宗武魂。 (二)练拳五十年,深知妙无边。凭他千般巧.顺势便自然。练拳随想@段何辉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拜于恩师姚承光门下习练意拳至今将近20年了,我习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在茫茫人海中认识了师父并且一直跟随他到现在,我不仅有了强壮的身体能保护自己,也在练拳的时候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是什么? 我们看太极拳演练,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师,练拳出神人化、韵味十足,而一般人练拳,虽然打的是太极拳的套路,外形也很漂亮,但总是使人感到平淡无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王安林 《武当》2007,(9):7-10
一、图解练习说明1、练拳方向传统练拳的方向,是根据练功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晨练拳要面往东方,有迎太阳之意;中午练拳要面向南方,有敬太阳之意;下午练拳要面对西方,有送太阳之意;晚上练拳要面朝北方,有意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