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意义深远。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劳动力素质至关重要。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 ,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最为现实的选择。一近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村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依然较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程度低。据调查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 80 %多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 15% ,大专以上文…  相似文献   

2.
农村职教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才素质观,保证教育资源持续发展,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农村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用教育经济理论阐述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荣 《天中学刊》2003,18(3):33-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认为农村非农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村内部工业结构,形成分工合理的城乡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了经济建设腾飞需要三个产业的并肩发展,因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产前产后各种服务,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又消化了第一、二产业的剩余劳力。随着我国农业的逐渐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脱了“小而全”的枷锁,也分离出许多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必然流向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从七方面来思考:推动农村城市化;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因地制宜,确定重点发展领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村三产发展的桎梏;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农业大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相当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只有主动、直接、有效地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服务,形成农村成人教育与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农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把农村学校规划建设成农村社区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经济精英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农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其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0,(1):41-4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核和灵魂所在。新时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农村传统孝道日渐式微、迷信活动封建思想沉碴泛起、价值观扭曲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农村治理失效人际关系松散、农民主体意识淡薄进取精神缺乏。造成农村乡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观念错位、自治组织功能弱化、乡风文明长效机制缺乏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治理,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大村镇自治组织的培育力度、发挥行政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不正乡风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乡村的产业获得了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好的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出现了从城镇向乡村回流的现象,但乡村小学“空心化”依旧没有改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依然在乡村。乡村小学存在严重的生源危机,师资落后,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规范乡村生源向城市流动的程序、健全的农村教育体系、构建健康的教师流动体制是乡村教育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成人教育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农村资金流向等情况的变化, 主动调整其信贷政策。以惠州市惠阳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改革为例, 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调整方向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嵌入在乡村治理实践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并随着乡村治理逻辑的演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对浙东先锋村纠纷调解实践变迁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日益彰显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开始更多地使用策略性调解手段,放弃了对地方性文化共识中纠纷调解规范的严格遵守,而且纠纷调解越来越重视暂时性"息讼"协议的达成,其实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态势。后税费时代,富人当政之后的农村纠纷调解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治理权力严重受限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得不采取以现代法律为内在基准,以面子、人情和金钱等可控资源为策略性调解手段的办法来解决村民纠纷。而农村纠纷调解的依附性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培育和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增强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培育农业内部各产业、农村生态、农村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