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尝试错误教学法是通过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尽量少的失败来获得知识的掌握.在水工制图教学中,运用“尝试”、“讲解”、“比较”、“创新”四种尝试错误教学法,灵活地掌握课堂安排,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设置尝试错误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艺术性尝试,并注意在水工制图教学中尝试错误教学法的局限性,努力完善并灵活运用尝试错误教学法进行教学,达到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反馈.将学生错误思维方式加以纠正。同时,“说”“思”“辩”的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同样对一道习题的错误解答,不同的学生的“错误”可能不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解”,引导学生分析各种错解的原因,尤其是在班级中集体纠错,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在高三测试中遇到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意义是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使学生在错误中主动地审视、体验、反思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其“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习惯,从而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和学生练习的认真检查.把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错例剖析”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但体现出学生恿维的簿弱环节.有剃于对症下药.而且能使学生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之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经验常常容易淡漠,而失败的教训却往往使人终生难忘。对于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但有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学生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不如改变一种方法,通过精心设“堑”,干脆把这些错误引发出来,再悉心治疗,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是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确不失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练习中设“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不拘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喜欢钻“牛角尖”,离开教师所布置的“圈子”另寻思路或解题途径,这种现象叫做“尝试错误”。有些教师视之为“瞎子摸象”、“不务正业”,甚至谈“错误”色变。而我认为,这种错误并不可怕,它是积极思维的结晶,是与解决问题相伴产生的,是掌握知识、获取成功的先导。让学生“尝试错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小学生受其知识水平、生理特点的限制,在探究时往往伴随大量错误.这些“错误”真的可怕吗?其实,学生总是在不断地“纠错”中获得新知识.学生在实验时出现错误非常正常,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变“错”为“宝”,就能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9.
高考短文改错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对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要求较高,但改正的错误往往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做不好短文改错题不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语法知识,而是不能通过语感找出错误。所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高考短文改错的常考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蒋立权 《生活教育》2009,(12):47-48
对职高生数学解题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认为是“知识掌握不好”、“没记性”而“一骂了之”,应该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犯错的深层原因,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浮力时,学生常被一些错误的认识所迷惑且不易消除,此时若通过实验让学生对错误“一目了然”,则学生对正确知识的掌握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曾看到一位老师板书“悬梁刺股”一词时,错把“股”写成了“骨”,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位老师微微一楞,故作轻松地说“怎么错了呢?不是刺到了骨头吗?”学生叫了起来:“不是刺到骨头,而是刺到大腿。股,大腿。”教师微笑着改了过来,继续教学。教师怎么对待书写错误?是马上改正,还是引导一番?这位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帮着挑错,既很好地解决了“错误”问题,又使学生对这个词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一定会在脑海里深深地印上了“悬梁刺股”这个词的写法。这位教师巧妙地化解了“错误”,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新的学习内容未能很好地得到“消化” ,就会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构成直接的冲突 ,这是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学生的错误解法 ,如果教师就事论事地指出错误 ,给出正确答案 ,则对学生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那么对于学生的错误解法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呢 ?一、剖析学生原始的思维过程 ,洞察其内在的合理性学生出错 ,往往来自学生所持有的各种“错误观念” ,建构主义者称之为“替代观念”…  相似文献   

14.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即使优秀的数学家也会犯错误,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发现并纠正”。所以一节好课不在于没有错误,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好错误的教育功能,通过设错——纠错——醒悟的过程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错误中寻找疑惑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解题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在运用概念、公式、性质、法则解决有关问题时,因对知识理解不透,或受新旧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为了消除这些错误,在教学中,我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误例认真加以分析、研究,作好批改记录。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误例,进而进行辨误,从反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益处。如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一节后,由于学生对反比例问题容易忽视“乘积一定”这一本质特征,把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数学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学生的作业,作业中难免有不少错误,教师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要多想学生之所想,特别应想学生之所错.这是教师传道、解惑,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进步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预想“学生在哪易错”,准确把握易错点;另一方面要想“学生在哪儿已错”,及时掌握已错点,并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错误,和学生一道成为排除错误,追求真理的探求者.1.及时发现“易错点”,制定相应“纠错”教学及时准确地找到或证实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集中弱点,设计题型,分析导致知识缺漏的原因,实施“纠错”训练.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语言错误、分析语言错误,善处语言错误与传授的知识内容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利用巳掌握的不够完整的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的使用进行着发挥性的大胆尝试,纠正其中出现的种种“错误”旨在使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学习目标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对待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很难找出导致发生这样错误的原因。如果让学生对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及其错误的原因,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接受知识,正确地运用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和技能,本文整理了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类型,分析了出错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错误发生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严重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如何克服呢?我认为.对于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但有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学生屡教不改.一错再错。还不如改变一种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陷阱”。干脆把这些错误引发出来.再悉心治疗,井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是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练习题中设“陷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