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是什么?1998年以前,随着瀛海威等一批技术服务为主的ISP的出现,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1999年,随着新派等一批以内容提供为主的ICP的兴起,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进入2000年,随着一批针对让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垂直网站的诞生,我们要说: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不是“第四媒体”,而是“第一媒体”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网络是一种媒体。而且,其产生的时间晚于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因此,网络便被冠以“第四媒体”的头衔。一时间,“第四媒体”几乎成了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报道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群雄逐鹿的战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甚至有人说,“网络,让报纸走开;网络,让广播电视走开。”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并迅速成长为“第四媒体”,在传播领域中与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并驾齐驱。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特点鲜明,优势明显。在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包括了上网的传统媒体,也包括了专门和非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网络自生媒体,还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个人传播;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中国正逐渐凝聚为大众媒介的“第四权力”.权力与制衡是一对孪生兄弟,“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积极探索。新形势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规范化。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引导舆论的规范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媒体很穷吗?     
如今的媒体是不是很穷?说穷吧,看看那一座座漂亮的广电大楼、哪一点显得穷气?说不穷吧?“我们这些单位早就被赶下海”,“不仅要‘断奶’,还要‘造血’、‘献血’”,再加上“第四媒体——网络的竞争”,“自己养自己日子很不好过”等等又总是挂在嘴边。于是乎,电视主持人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由商家提供赞助的。笔者统计过某日某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6.
选美无门?     
中国“选美元年”应该是2002年,还是2003年?2002年,李冰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后,卓灵和吴英娜也先后在“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比赛中获得第二和第五名。而在2003年,中国先是正式举办了“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比赛,继而有了“世界小姐”总决赛落户海南三亚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两大赛事都有政府参与。 4月20日,中国第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中国小姐”将在山东济南诞生。但对于国内媒体的冷落,大赛的执委会主席王玉才颇为不满:“请了150多个记者,发稿的才有几个”——国外媒体却嗅出了别样的味道:经过多年的争争吵吵、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后,中国选美之门究竟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四媒体出现后,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是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还是四种媒体形成的四足鼎立?文章首先考察了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所采取的各种对策后指出与网络媒介联合(合并),是传统媒体迎接网络世纪、发展网络业务的更好选择.文章接着分析了传统媒体在因特网上创设的网站后认为,这些网站从外在形式上看似乎是新媒体,从内部运作看仍然是传统媒体,但有向新媒体演变的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网络媒体对三种传统媒体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包容(颠覆)态度,得出结论新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四足鼎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纸质报纸和数字广播的三分天下,不过,网络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体,其他两种是边缘媒体.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首先是一个技术概念。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扩展到人类交往的各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一个崭新的传播媒体。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的崛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它预示着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终结和后大众传播时代或日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动态     
《网络传播》2008,(1):8-9
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开通;人民网新版新闻中心正式上线;“2007第五媒体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日网络对话冬季对话》举行;凤凰网更改新域名打造新媒体概念;2007全国电视台网络联盟年会结束;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江西举办;河南省网络文化协会成立。  相似文献   

10.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11.
所谓网络媒体,简言之,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因特网(Internet)对人们的工作、日常生活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特网是一种信息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然而,这种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在传播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学者称之为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在传播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又常常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媒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指出:“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因此,可以说“网络媒体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交流、传播信息,目前特别是指借助于因特网交流、传播信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它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照媒体的形式来看,它可以划分为网络报  相似文献   

14.
<正> 视听元素介入促成媒介集成的高峰:一个新帝国的诞生 在视听元素介入之前,网络中流动的是文本和图片。这就是说,在视听元素介入之前,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还仅仅只是一种“双媒体”。但是视听元素介入以后,情况完全变了,第四媒体开始集成了所有的媒体表现形式,开通过它天然的充满魔力的技术元素(例如,超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第四媒体”在给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巨大j中击的同时,也给这些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广播文艺工作者,如何利用好网络,办好新时期的广播文艺节目呢?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该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一因特网。“第四媒体”的概念由此正式得到使用,并且由于流动在“第四媒体”上的信息具有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开放、交互性强等特点,包括图书在内的传统媒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因特网技术及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一种与以纸为媒介的图书出版物相区别的新的图书形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网络图书。网络图书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产生了“读网”这…  相似文献   

17.
因特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这里的“媒体”,指的是“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播媒体一直兼有报道新闻和发布广告两项大众传播功能;新闻传播媒体通常也就是广告传播媒体。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因特网作为第四媒体,不仅是“第四新闻媒体”,而且还是“第四广告媒体”。 在广告学中,被称为“广告媒体”的,除报刊、广播、电视外,还有直接邮件(DM)、交通工具、户外设  相似文献   

18.
近来,诸如“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网络传播”、“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这样一些词语,几乎每天都挂在传播业界和学界人士的嘴边、出现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尽管各人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都认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不过对于新媒体的性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往往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CMMIC1997年7月份公布的调查报告,84%的网民上网是为了获取各类新闻。显然,传播新闻仍然是“第四媒体”最重要的一项业务。 目前,互联网中传播新闻的网站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另一类则是“土生土长”的商业网站。它们都是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媒介新形态,但在计算注意力的网络  相似文献   

20.
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 ,广播应采取何种策略呢 ?1 .在充分发挥广播优势上下功夫2 .在第四媒体所未能企及的盲区上下功夫第四媒体虽然发展十分神速 ,但由于受接收工具和接收技术所限制 ,它的普及面仍是有限的 ,不可避免地遗下大片的盲区。经济不发达地区 ,特别是农村 ,广大受众接收信息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此外 ,广大的中老年人、妇女及少年儿童绝大部分也是第四媒体的盲区。我们传统广播要重视这个盲区 ,多多关注第四媒体还未企及的这一部分地区及阶层的受众 ,这样 ,就可以“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当然 ,重视第四媒体的盲区 ,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