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041956—1970年期间发行的普9型邮资片共有10种版式,除1956、1957年发行的外,各有志号。据人民邮电出版社新世纪版邮资封片简目录记载,后6种为北京邮票厂印制,此前为上海人民印刷厂印制。 按发行顺序,这10种邮资片的片头文字“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的“国”字,由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但又一度重新改为繁体字(见表),与同时期发行的邮票、邮资信封都不同步,尤1956—1970年期间发行的普9型邮资片共有10种版式,除1956、1957年发行的外,各有志号。据人民邮电出版社新世纪版邮资封片简目录记载,后6种为北京邮票厂印制,此前为上海人民印刷厂印制。 …  相似文献   

2.
李树 《上海集邮》2005,(10):18-19
“革”期间,各地邮局出售过一种在普9型天安门图普通邮资片上以红色加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的邮资片。这种红字加印“敬祝”片由邮政总局发行,集邮界称“红字机盖”或“总局加盖”。“敬祝”片作为特殊时期发行的邮政用品,有着特殊年代的烙印,也是集邮乐于收集、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1956—1970年期间发行的普9型邮资片共有10种版式,除1956、1957年发行的外,各有志号。据人民邮电出版社新世纪版邮资封片简目录记载,后6种为北京邮票厂印制,此前为上海人民印刷厂印制。 按发行顺序,这10种邮资片的片头文字“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的“国”字,由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但又一度重新改为繁体字(见表),与同时期发行的邮票、邮资信封都不同步,尤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第一套邮资封是从普9型普通邮资信封开始发行的,共11个品种,编号从1至11,从1956年到1965年,发行历时10年。由于发行年代相对久远,消耗量很大,加上设计简单并无过多出彩之处,当初并未被收藏者注意,导致新封存世较少,1至8号封尤为突出。曾有藏友感叹:"过手7、8套普9型美术邮资封(28号封除外)也不见得能收集一套品相好的普9普通邮资封",可见收集难度之大。近期一个偶然机会见到一枚销有"作废"字样的7-1959普9型普通邮资信封,藏者说是一枚"印样"(图1)。此封邮  相似文献   

5.
古栋 《上海集邮》2000,(3):45-46
1957年开始陆续发行的美术邮资封采用《天安门图案(第七版)普通邮票》(普9)的图样为邮资图,在集邮界习称“普9型美术邮资封”,编有序号,至1959年发行第29号菊枝图封为最后一种,但长期以来未见第28号出现。直到1983年,赵人龙在《集邮》杂志披露,28号封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图为“钢铁生产大跃进”,可能因为内容浮夸不实而停止发行,由北京市邮局将其划线作废,翻转改作邮电公事封使用。因存世稀少,已成中国邮政用品的大珍品。  相似文献   

6.
上期与读者一起分析了新中国早中期普通邮资片和普通邮资邮简的市场走势,本期介绍普通邮资信封。新中国普通邮资封的开始发行时间较之普通邮资片和普通邮资邮简晚几年,但品种却不少,比较有吸引力与升值潜力的,集中在2个系列中:一为1957年至1959年发行的美术邮资封,全套29种(其中有1种未发行),这套信封简称“美术封”,但其邮资图与1956年开始发行的有编号的“普9图”邮资封一样,因此性质当仍为普通邮资封;二为1970年发行的无编号邮资封,全套20种,这套信封又称“红绿封”、“文革封”和  相似文献   

7.
张健 《上海集邮》2009,(1):41-42
在“文革”中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1968年,邮政总局与上海市邮政局都不约而同地发行了加盖“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普9型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下称“‘敬祝’片”)。现存上海“敬祝”片(图1)的最早使用日期明显早于总局“敬祝”片。因此,目前集邮界普遍认为:上海“敬祝”片加盖在前,总局“敬祝”片是受其影响后加盖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中国的邮资封目录,目前常用的有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邮票价目表》和刘广实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片封简目录》(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等。 对于美术邮资封的编目和纪念邮资封的编目,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对于普通邮资封的编目与贺年邮资封、礼仪邮资封的编号方法,笔者认为尚需探讨。 一、关于普通邮资封PF的编号 从1956年发行PF开始,至今已发行6套85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第一套由邮资信封的发行始于1956年,在1956年至1965年的10年间,共发行了11个不同的品种,编号分别为1至11号。由于邮资图是利用普通邮票第9组天安门邮票的图案将面值改为8分而设  相似文献   

10.
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包括自1950年至1955年发行的七个版别的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即普1-普5与普7、普9),加上东北贴用一、二版(即普东1、普东2),旅大贴用版(即普旅1)及先前于1949年发行的华北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共有11个版别。本文侧重研究其中之  相似文献   

11.
李树 《上海集邮》2005,(8):32-34
近年来,以普9型邮资封片为素材的邮政用品类邮集频繁在高层次邮展出现,成绩令集邮界刮目相看。在几部获高奖的展集中,展示了普9型^#6,^#7、^#8三种普资封的试印样张(注,以下简称“样张”)。近年出现的这类样张数量很少.加起来总共不到十件,其中^#6封样张在李向荣的《普丸天安门邮资图邮政用品》邮集展示,存世仅见一件。  相似文献   

12.
“马踏飞燕”在集邮界可说是尽人皆知了。它的形象最初见于国家邮电部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邮票(编号66—77)第6枚(71),称为“马超龙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89版,中国集邮出版社)。同样是这枚邮票,而在199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标注的名称是“铜奔马”。1997年1月1日原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我国发行有荧光编号的整版邮票。它起始于去年4月8日发行的1999-3《中国陶瓷——钧窑瓷器》,这套由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邮票全套4枚,4-2至4-4均以明码印制编号于版张的右上方,而暗码荧光编号印于4-1的右上第一枚的票面上三分之一处。收藏荧光编号以方连为好。它带有明、暗两种编号;并带有右上一行第二枚版铭标志。因而它是研究版式的有代表性的完整邮品。如经济条件允许,收藏整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普12》由于发行时间长、种数多(仅次于《普1》)、版别和纸张有很多差别,而且编号分散,整理和研究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普12》的基本情况如下: 发行时间:1976年8月至1992年4月,长达17年  相似文献   

15.
普88分冶炼工人上海版,何时发行售用?因无资料可查,至今仍无定论。近期,我在邮友处征得一件截至目前所知为较早使用的实寄封,对这一悬案的深入探讨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以天安门图作为邮资图案的邮资信封是新中国邮政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行年份为1956年至1982年。在长达26年的发行过程中,《天安门图》系列邮资信封共经历了3次改版,即:从普9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1956年7月—1965年)到毛主席语录邮资信封(1967年8月),到  相似文献   

17.
世间万事万物各有特征和名称,在茫茫邮海里,生肖邮票有着特定的含义和显明的特征,应该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定义,以利于认别和界定。日本1950年首开发行生肖邮票之先河,韩国1958年也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这两个世界上发行生肖邮票最早的国家,都是以贺年邮票名称发行的,而且是断断续续发行。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分别于1967年、1969年先后开始连续发行新年生肖邮票后,“生肖邮票”一词才开始出现。因此,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生肖邮票没有明确的定义,后来虽有论述文章出现,但集邮界至今尚无定论,仍在研究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18.
邮资封片这个大家族在芬兰邮政史和集邮界都有不同寻常的显著地位。因为世界上只有芬兰这个国家是先发行邮资信封,多年之后才开始发行邮票,而其邮资封、简中又有多种举世闻名的珍罕品。  相似文献   

19.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10,(10):32-34
极限集邮界常说的"自然片",是指那些非为邮票发行而发行的明信片;"专印片"则是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专印片大多由邮政局、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近年来这种片有飞速增长的趋势),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也有刻意为淡化其"专印"性质而提前发行的,但那样风险很大。邮票发行之后,刻意为邮票图案而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折不扣的“专印片”。  相似文献   

20.
附图所示为编号5-1957的普9型拔萝卜图美术邮资封,由钟笑炉先生寄出。此封颇具特色,有3点可议论之处。 一、邮资封上贴纪41-1和纪41-3邮票各1枚,合计邮资20分,1957年8月10日从上海挂号寄广州。纪41全套分两次发行,先发行第1、3图,发行日期正是1957年8月10日。所以,这是一个以邮资封为载体的邮票发行首日封。我从资料得知,如今的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