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各类教育     
幼儿教育来稿摘登上完中班的孩子不宜上学前班我教幼儿学唐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适当地教幼儿一些通俗易懂的唐诗是应该的,但在教幼儿唐诗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诗要合适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应该选择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改变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禁止幼儿园教幼儿学习拼音、识字、唐诗、算术等内容,是不科学的,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正确理解的产物。这不可能必然地给幼儿带来快乐的童年,更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反,采用游乐性的方法,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引导幼儿学习拼音、识字、唐诗、算术等,会给幼儿带来更高层次的快乐,会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现在不应该绝对"禁教",而应该研究和引导幼儿园及家长如何去教这些内容及教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一些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太浅了,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应该多教他们识字、写字和计算.许多报刊上也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如某某幼儿能识几千个汉字,某某幼儿能背诵几百首唐诗等等.这使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更加急切地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的书籍,强迫孩子学识字,学数数.有的幼儿园(特别是某些个体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也过多地教孩子写字、算术.例如有些学前班就已教孩子们学到了乘法!据我们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初步调查,入学前学过几百字、会做百以上加减法的孩子占20%.  相似文献   

6.
正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内涵大不一样:"学会"着眼于让幼儿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强调的是"教"的作用,注重教育结果。而"会学"则相反,它重视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向幼儿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  相似文献   

7.
我接触过众多的家长,发现他们对幼儿学古诗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些家长认为古诗词连成人都难解其意,何况孩子,因此反对让幼儿接触一点古诗词,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的记忆力强,教他背古诗都能记住,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刘孩子长大以后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学、背古诗。我这个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予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9.
二、破老师讲、幼儿听观念,立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我们从长期以来的只重视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注重研究幼儿如何学上来。这就要破除“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学”那种陈旧的、模式化的观念,改变只求幼儿会“背数”、会“算题”而不顾思维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寓教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之中,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活动之中,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主导”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全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新歌教唱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目前教唱歌曲似乎都是一种模式:先是教师范唱,然后教歌词,再由教师教一句,幼儿跟着唱一句。从新授到幼儿最终学会,教师和幼儿最起码唱十几遍,占用2~3个课时。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它既费时间,又会因反覆学唱而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还有可能影响幼儿声带正常发育。其实,  相似文献   

11.
徐春艳 《考试周刊》2013,(79):190-190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作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决定从小就开始教儿子背唐诗.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家还特地到书店为他挑了许多带插图的唐诗读本.  相似文献   

14.
“学会”与“会学”虽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识结果,教师在教法上注重讲解、示范,幼儿以模仿学习、集体活动为主。由于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在个体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其观察力、创造力、个性等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幼儿的认识过程,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其本身的智慧机能去正确理解人与事物的关系,初步掌握认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不考虑幼儿的学,不要占据了主体位置,而忽略主导的角色,不要因为老师的教师身份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决定从小就开始教儿子背唐诗。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家还特地到书店为他挑了许多带插图的唐诗读本。一开始还行,可是时间一长,当我教他读唐诗时,他偏偏掰起了手指头。再教,他就满屋子乱跑……儿子的不听话表现,令我心烦意乱,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早期智力开发,为了孩子,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但结果呢?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的往往不在少数。有一个孩子叫伟伟,不满周岁就会说话了,一岁半以后,爸爸妈妈就有意识地教他写字、背诗、学算术。伟伟两岁半就已经认识200多个字,会背十几首唐诗、宋词。伟伟上小学了,学得很轻松,成绩名列榜首,但渐渐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课上对老师的提问常常目瞪口呆,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又一个孩子叫静静,从三岁开始,父母就对他进行小提琴、绘画、外语的  相似文献   

18.
一、可教点汉语拼音。幼儿学习语音的可塑性极强,幼儿阶段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关于使幼儿发音清楚、正确,会说普通话的要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可结合游戏、儿歌等教认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单韵母。这并不会加重幼儿的学  相似文献   

19.
朱映 《教育艺术》2008,(3):70-71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提高。学有创意。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幼儿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幼儿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们能充分地发展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总结出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时常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但很少考虑到孩子愿意学什么、究竟怎么学,比如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给予幼儿适当的反应时间。任何信息如果要转化成为幼儿认知结构一部分,必定要经历一段反应时间。由于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幼儿的内部认知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教师的教学进程,因而反应时间虽是幼儿个体的,却又是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