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评析何玉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课。这节课介绍的是李渊建立唐朝经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历史,年代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人物多,篇幅长并配有七、八幅图画。教学好这节课就...  相似文献   

2.
翟宇 《中学文科》2007,(12):134-13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岳麓版比年级下册。对唐朝的历史从第二课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展示了一代王朝的强盛时代。进而介绍唐朝的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和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中,不知道编者为什么没有把“安史之乱”载入教科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概念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之治”、“∨∨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中的“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称道。“贞观之治”发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它出现的原因在于:①唐太宗注意以隋亡为训,正确认识君和民是舟与水的关系。②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任使。③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①劝农务本,发展生产。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段负有盛名的封建治世,史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盛世的出现,首先是大势所趋,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结果,也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开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就如何治国安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和统治思想,有力地促成了“贞观之治”。概要而言,贞观之治的政治精髓  相似文献   

6.
新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了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乐府诗《兵车行》,这是一份“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宣言书。唐代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谓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是,封建  相似文献   

7.
一、诗词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可以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盛世经济的繁荣》(《中国历史》第二册)一课时,我先为学生吟诵一首杜甫的诗,即记述唐朝经济盛世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这使得中国在某些阶段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我国古代的盛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课本中,涉及到封建盛世,总是包含这样的含义:由于封建统治者注意统治政策的调整,从而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而提及封建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一般会引用诗圣杜甫的《忆昔》:  相似文献   

10.
朱温其人     
朱温,后梁的建立者。他揭开了五代十国史的第一页,结束了唐代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短期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唐代曾经有过贞观、开元、天宝盛世,安史乱后,开始下降,藩镇兴起,便埋下了后来分裂的基因。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南衙北司的矛盾与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损伤着唐朝的机体,使之日趋衰落。到了唐代末年,统治阶级腐朽,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  相似文献   

11.
“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治世的楷模,其政治之清明也一致为后世所仰慕。唐太宗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局面,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变革逐步迈进了信息化时代,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信息化的转变是必然趋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的碎片化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微课具备了微时代背景下,短小却精湛的特点,将微课引入历史课堂,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化的教育改革目标,使学生更快速地抓住重点,培养历史思维意识,使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本篇文章将以部编版教材中《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过程作为案例,探索微课和历史课堂融合的方法,以此供同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西汉文景盛世、唐贞观一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和清康乾盛世四大盛世。它们的出现具有“从大乱到大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安民、富民”、“发展文化、重视人才”、“重反贪倡廉”、“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等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上课)生:起立!师:请坐!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前期的历史.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一、唐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生: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师:二、唐朝前期有哪些著名皇帝?按顺序回答.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学生回答,教师依次从下向上写在黑板一边).师:三、"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生:"贞观之治"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的前期.  相似文献   

15.
郑树忠 《历史学习》2006,(10):36-36
在现行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中有反映每个时期的“朝代尺”。“朝代尺”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1.明确每个朝代(时代)的起止时间。如: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唐朝是公元618年—907年。2.明确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开元盛世(公元713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怪圈”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局面大多出现于一个朝代的初期或前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有着良好的个人政治…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从公元六二七年到六四九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这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不过是“一泛限”的功夫。然而,它却给历史、给千百万炎黄子孙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原因就在于在这短短的二十来年时间里,李世民面对隋韧末年战乱之后留下的千疮百孔,慑于农民战争威力,以隋为鉴,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果敢地推行了一系列适合时宜的革新措施,发展生产,使社会政治经济日益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贞观法制的推行,维护和巩固了唐初的政治统治,社会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作为最高统治唐太宗的法治思想,对贞观法律的制定与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立法、司法和守法之风中可见太宗礼法合一,依礼制法的法律思想体系。在唐太宗礼法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唐律》保障了“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我国封建专制主义刑法的规范,为以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可谓唐代,但唐代也有它的盛衰。自唐太宗统治的贞观之治起,社会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达到高峰,可算得上是唐朝的黄金时代。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普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是清朝的盛世,出现了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汉初“文景之治”和唐初“贞观之治”齐名的“康乾盛世”.然而,不尽人意的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人才辈出之时,清代统治者仍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采取了一些极其反动而又落后的政策,使中国自十七世纪开始落后于西欧各国的科技在此时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大地从世界先进行列中落伍了,形成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悲剧时代.本文就清代前期的统治政策对科技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