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如何透过微妙的化学反应,分解正确的蛋白质,来进行细胞分裂或者修补DNA.  相似文献   

2.
空调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带来清凉,人们似乎忘记了,空调也是消耗电能,也会发热的。美国科学家对空调和酷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家庭使用空调,而到了2004年,美国84%的家庭都装了空调。科学家分析了美国从1900年到2004年死于酷热的人数,发现从196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有600人因高温天气而早死,这个数字是1960年之前年份的六倍!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7日,山东枣庄市科技局举行终极理论新闻发布会,终极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岳涌强向媒体宣布:经过长达20多年的研究和数学论证,他得出了“终极理论”!世界著名科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金在2004年1月曾向世界宣布他研究的终极理论以失败而告终,他认为人们永远也获得不  相似文献   

4.
《学会》2004,(11):18-18
<正>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20日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直言科技界时弊时说,当前我国科技管理重科技立项和研究基地的硬件建设,轻学风、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倡导,开放流动和学科交叉不易实行,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仍然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联(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2007—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JC由ICSU和WMO于2004年11月联合成立,成员由世界上与极地研究有关的14位知名科学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冰川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作为JC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各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提交的约900份IPY2007-2008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8,(17):14-15
新发现中国黄土高原212万年以来的上陈旧石器遗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等科学家,在历经13年(2004—2017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处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旧石器遗址,并且将目前所见的旧石器赋存的最老地层年代测定为距今约2.12Ma,研究进展发表于Nature。这一结果将蓝田地区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4,(8):51-51
基因个体差异使每个人的体貌都不一样,如何从分子层面上认识这种差异?人类和黑猩猩的DNA序列差别很小,为什么产生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呢?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离攻克医学上的疑难杂症还有多久?一个个问题,摆上了正在柏林举行的2004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讲坛。 据新华社柏林4月7日电,这次会议上,科学家对基因组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主要涉及基因组研究方向、比较基因组学、基因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另类细菌” 细菌是地球生物圈里当之无愧的最大群体,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定,在光学显微镜下面,细菌群体中块头最小的,体长也不会小于200纳米,小于这个尺寸的,不可能有活物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科学家竟然发现了体长只有50到80纳米的微粒,它们能够像生命体那样生长.甚至可以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普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4中国科普报告》表明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报告内题为“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调查中,科学家的声望在2001年是63%排名第一,而2003年则降为57.5%,排在教师之后位居第一位(2004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6,(12):66-67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铋锗酸盐(BGO)晶体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2000年,BGO晶体器件获得1999年度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百佳;2001年,BGO中试生产线获得上海市2000年度模范集体;2003年,BGO器件荣获上海市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2004年,BGO中试生产线获得2003年度  相似文献   

11.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行为修正和激励理论,所谓强化,是通过增加某种激励和有机体的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或使某种行为消失的过程.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是一个长期而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它对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行为的一种强化作用是其存在的社会原因,而人性需求、对权威的信赖和权威论证则是其存在的逻辑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家洋等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11月23—24日,在意大利里雅斯特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15届全体大会上,李家洋、饶子和、卢柯、解思深、徐至展、韩启德、杨卫、侯建国、傅廷栋、秦大河10位大陆科学家,以及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5位科学家、香港地区的2位科学家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这次大会上,南开大学数学所教授龙以明被授予2004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入选2004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12月1日,由美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特别是知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时间长期得不到保证,成为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为此中国科学事业的领导者和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要保证科学家六分之五的工作时间,60年代初又几次重申,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作者对1950—1964一年间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时间问题之由来及其延续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是政治主导学术、致使中国科学家丧失自主性的结果。文章还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夸克粒子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怎么产生的,对此人们依然没有搞清楚。早在1952年,美国科学家就用模拟地球原始大气的办法制造出了氨基酸分子。氨基酸是一种构成蛋白质的大分子有机物。科学家们由此还猜测,构成生命的其它一些大分子材料说不定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现年58岁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现年57岁的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文化》2007,(5):49-49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挥金如土和一毛不拔这两种极端的消费观可能源于人体大脑结构的差异。科学家表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享受购物乐趣的区域以及体会付款  相似文献   

18.
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在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不少读者就产生了误解,以为“看清”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这3位科学家的功劳,其实,当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继承性,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当常见,任何一位科学家取得的突出成就都包含了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拿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生于1938年)来说吧,他今年获奖的理由是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实,核磁共振技术半个多世纪前就诞生了。50多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东北部的尤卡坦半岛是玛雅古代文明的中心,这里有湮没在丛林中而无人问津的金字塔,有城市废墟和16世纪中叶占领这个国家的西班牙征服者的古堡.这是一个存在不少谜团而未经探索的世界.2004年年末,俄罗斯<总结>杂志派一名记者随同俄罗斯水下协会考察队到过尤卡坦,他还同科学家们一道身背水中呼吸器下到神秘而瘆人、被称为塞诺特的水井里.这种塞诺特被认为是玛雅人的祭祀场所.  相似文献   

20.
言·论     
中美贸易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 《科学》2004年11月5日 中美科学家正在紧急寻找方法,对付经济联系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非预期后果:不受欢迎的植物和动物的双向流动。 不同的大陆,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引入途经,但是同样的问题。自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对西方敞开大门后,她与美国迅速增长的贸易也意味着更多压载水中的水生物和包装箱中的昆虫被意外地跨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