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对所学的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四则温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整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内客。教学中,学生计算失误较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四则运算不熟练造成错误(受整数加、减法未位对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5页例1。【教材分析】知识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的学习也为以后小数乘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小数乘整数的竖式形式、顺序都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中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2页、第23页。背景: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  相似文献   

4.
笔算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目的计算势必由现代计算工具来完成。因此,笔算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概括并掌握计算法则,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必要的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一、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其中“数位对齐”是指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基本规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小数乘整数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运算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从加、减法的学习中感受到整数与小数运算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本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完整,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时,可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展开算法多样化研究,摒弃原有教材中关于“积不变的规律”的复习内容,直切正题,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活情境:1.早餐;2.午餐;3.一日三餐后计算月消费;4.课后调查消费情况。将学习技能与生活技能融为一体,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相互倾听见解,尝试自我分析,学会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  相似文献   

6.
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的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本文主要根据我们班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及对之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7.
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的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本文主要根据我们班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及对之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注意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整数四则运算教学中我们分别注意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教学上的难点。一、在加、减法运算教学中,注意突破“进位”“退位”难点。例如在教百以内加、减法时,进位、退位都是难点。这是因为,做进位加法,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做退位减法,要从十位退一作十,这些道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在计算的时候,他们往往把进位的数或由于退位应该减去的数忘记了,以至发生错误。为了突破这进位、退位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复习好百以  相似文献   

9.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科书上是这样教的: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前两步学生易于做到,而第三步,学生计算速度慢,并且容易出错。教学时,教师如何来点拨这一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认为,利用补十数,变减法为加法,能提高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速度和准确率。一、认识、熟记补十数所谓补十数,即是当两个加数的和是10时,则称其中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的补十数,简称补数。如:1的补十数是9,2的补十数是8,…,9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小数乘整数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运算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从加、减法的学习中感受到整数与小数运算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本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完整,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时,可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展开算法多样化研究,摒弃原有教材中关于"积不变的规律"的复习内容,直切正题,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活情境:1.早餐;2.午餐;3.一日三餐后计算月消费;4.课后调查消费情况.将学习技能与生活技能融为一体,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相互倾听见解,尝试自我分析,学会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这种方法好     
多位数加减法能不能计算得正确、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否算得正确、迅速。就是在乘除法的计算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加减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一年级的重点内容。如何使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得到更好的提高呢?笔者下乡听课,看见一位教师在一年级采用了一种通俗、简便、易行的课堂进行口算训练的好方法,不妨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年级,如果教学工作抓得不好,学生的数学成绩容易产生分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重点。三年级数学是由单一计算向综合计算过渡,由简单向复合过渡的阶段,又是整数四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两册教材的重点,是讲多位数的乘法、除法、以及对整数四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加以概括和提高。概括:①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并利用其关系求未知数X,为学习解方程作准备;②把整数四则计算的主要基础知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并利用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克隆技术的介绍,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在交流不同的算法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错误现象列举】小数除法是五年级上册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这部分的计算是学生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通过总结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错误较多的题,主要是商中丢"0"这种情况。具体学生常见错误有以下五种。错误1:被除数整数部分小于除数,不够除,就商0。如:4.62÷22,有的学生用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先看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于是就用46除以22,商就成了21。错误2:被除数的位数小于除数,不够除时,商0,再  相似文献   

15.
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计算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破十法”,例如“ 12- 7”被减数个位上的 2减 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 1”作“ 10”,再从 10里面减 7得 3,最后把相减的差 3和被减数个位上的 2相加得 5,所以“ 12- 7=5”,这是我们传统也是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儿我们暂且称其为“先破十”法。   然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老师提出他班上有一位学生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以上方法有异。同样是“ 12- 7”,学生说:“…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不难识别这些错误,但是,对于哪些是最常见的错误?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却不是每位教师都十分了解的。为此,我们编制了除法计算题的诊断性测验,于1990年10月至1991年6月,分别对厦门市三所小学(思明、思北、新华)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每个小学各抽取三、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作为测试的对象,其中三年级人数为144人,四年级人数为150人。每次测试均在学生学习完该项目后的三、四周时进行。测验时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7.
5+1.5=25+1.52.010-2.75=8.2510-2.758.25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载体。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和小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笔者认为练习设计应把握以下原则:一、将练习分布于教学各环节课前准备练习是为新课服务的,所以必须精心设计。例如:学习新课“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前,可先复习整数加减法:⑴计算:8622-46876512+6781345-2892345+5365⑵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⑶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们对本市一所小学五年级85份学生期末试卷的分析统计发现,只有36.5%的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技能。,(注:1.学生使用教材为浙教版数学教材。2.本分析认为10道计算题中计算错误在2道以内的为完全掌握)有的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计算错误连篇,还有的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列式正确,可计算错了.都属于没有掌握计算技能。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思考:究竟是何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曾看过几位老师写的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二年级一位数学老师在考题失误原因分析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多位数的数位、十进制概念训练不扎实,写数训练的方法掌握不好,最突出的问题是计算的准确度差,简便计算、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失分中有三分之一出在计算错误上,而计算错误的关键处在退位减法的训练不够。”另一位老师在分析失误原因时写道:“学生年幼无知不想学,粗心大意计算错得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连续返位减法”.是学生学习万以内减法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一、复习铺整,明确难点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与万以内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连续返位的减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生只有获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技能,才能进入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教师一开始就应具有这种前瞻意识.通过充分的铺垫练习帮助学生获得这一熟练技能。因此,在复习时应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