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饮酒(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词语。结庐()尔()日夕()相与()2.按要求填空。诗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讨与思考4.诗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怎样解释“真意”二字?诗人为何难以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练习饮酒二十首并序陶渊明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相似文献   

2.
过零丁洋(略)点睛与精炼1.解释下列字词。寥落()惶恐滩()零丁洋()2.按要求填空。(1)诗中写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诗表现诗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讨与思考4.中国当代社会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你怎样向他们学习?拓展练习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  相似文献   

3.
一、揭题导读,渗透学法(一)轻松背诗。1.出题背诗。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首古诗词了。我们来个背古诗比赛,好不好?(1)出示诗题《赠汪伦》,学生背诵。(2)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2.提高难度。师:如果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就能想起来这是哪首诗,那就更厉害了,现在我们就尝试一下。(1)出示《回乡偶书》《夜书所见》的插图。(2)先个别背,再集体诵读。(3)这两首古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二)寻找规律。1.教师出示每首诗的关键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2.师: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1)选贤与4能_____(2)故人不独亲4其亲_______________(3)男有分4,女有归_______________(4)货恶4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5)陶后鲜4有闻____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5.
刘杰 《陕西教育》2010,(7):122-12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诗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句双译     
林炎  陶倩 《初中生辅导》2009,(34):37-39
1.格林先生是干什么工作的? (a)_____ _____Mr Green? (b)_____ _____Mr Green_____? 2.你的那辆自行车多少钱? (a)_____ _____is your new bike? (b)____the_____your new bike? 3.我常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相似文献   

7.
文人风骨在古代士大夫中一直受到推崇,陶渊明著名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有充分体现。体会《饮酒》中的“真意”能让人得到醍醐灌顶式的心灵涤荡,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请你填写以下内容2008年3期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学校、班级:_____现在你已经学了_____年(月)英语。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本刊? a.学校订阅b.邮局订阅c.书店或书刊亭购买  相似文献   

9.
赤壁(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字词。戟()销()将()铜雀()2.按要求填空。全诗最精彩、久为人们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饮酒》诗中的第五首,在《饮酒》这组咏怀言志的诗作中,它写得最为出色.全诗朴实、自然,明白晓畅,写出了作者归隐生活的真实感受,感情十分真挚.对于这样一首“田园诗”中的佳作,有人认为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1.
你能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所缺的单词吗?1.faceto________面对面2.armin________臂挽臂3.handin________手拉手4.toothfor________以牙还牙5.backto________背对背在下列单词前或后加一个字母,使它成为另一个单词,写在横线上,并写出它的中文意思。ear(耳朵)→_____()and(和)→_____()pen(钢笔)→_____()he(他)→_____()other(其他)→_____()hair(头发)→_____()his(他的)→_____()你会说下列祝福语吗?你能把它们与对应的汉语连起来吗?HappyEaster!新年快乐HappyNewYear!圣诞节快乐MerryChristmas!复活节快乐HappyHalloween!感恩节快乐Happ…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饮酒>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如何理解此诗深意呢? 首先,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也许是他的诗名太盛,反而把他的哲人的光辉掩盖了.陶渊明的诗,不论是哲理性的,还是抒情描写之作,都透露着他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他既熟谙老庄孔孟,又不局限于老庄孔孟的思想,他既不违背魏晋主流,也不随波逐流,他有来自个人生活实践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次北固山下(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客·路(旅途)青山外B.潮平两岸阔·(宽阔)C.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D.乡·书·(家乡来的书信)何处达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律诗要求,首联本不须对仗。看看此联是否对仗?探讨与思考4.唐代殷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请想一想,这一联诗好在哪里?拓展练习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①,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5.
一、隋唐五代部分1 .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 .介绍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3.简介韩孟诗派。4.简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5 .简介盛唐边塞诗派。6 .谈谈韩愈散文的成就与古文运动。7.《在狱咏蝉》一诗中作者借蝉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手法对表现本诗主题起了什么作用 ?8.陈子昂的《感遇》(兰若生春夏 )一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分析《过故人庄》一诗。1 0 .王维的《山居秋瞑》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你怎样理解 ?为什么说《使至塞上》一诗写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1 1 .分析王昌龄…  相似文献   

16.
仅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语文》第三册,所选"阅读"课目52篇(首),其中我国古典诗词几近70%(35首)。如此灼灼其华、美不胜收的诗歌课该怎样教?怎样教出文本的本真本义?怎样教出学生的诗兴诗趣?怎样教出课堂的诗情诗味?仅内容而言,是宣读注释?是译释串讲?是搬用定论?若《教参》连散译也未提供,更应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以诗教诗"!下以第1课《诗经三首》为例商榷之。——《卫风·氓》第一节(1—10句):恋爱(师)那个人忠厚又老实,拿着  相似文献   

17.
沈荣 《现代语文》2007,(10):46-47
一、导入1.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画面。(播放相应图片)(夏季)2.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3.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每每吟诵此诗,总被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吸引,所陶醉。而末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尤让人玩味:“此中真意”为何意,诗人为何“欲辨已忘言”?  相似文献   

19.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教版教参在研讨"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时认为:"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①纵观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的政治态度、相关文化背景及<饮酒>(其五)的内涵,笔者的看法是:此诗不足以证明陶渊明不情愿出仕.  相似文献   

20.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