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一个还是三个的不同回答,不是对唯物辩证法个别原理、个别细节的分歧,而是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原则争论。有些同志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而量变质变和否定的否定规律同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一样,不过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展开”和“具体表现”,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我认为,无论从无产阶级导师们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中,还是从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辩证发展规律中,都得不出这样的结论。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事物的辩证发展都告诉我们: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三个而不是一个,即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的否定规律;正是这三个主要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和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出现并流行这么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系统科学的认识,使唯物辩证法进入了新阶段;即“系统辩证论”阶段,乌杰著述的《系统辩证论》一书便是“新阶段”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该书为例,对“系统辩证论” 的三个主要观点予以批驳.“系统辩证论”把系统看成是世界的本体,它混淆了物质的根本特性与基本特性,把“系统”这一物质的基本特性当做物质的根本特性,从而颠倒了物质及其属性的关系.“系统辨证论”认为,唯物辩证论总的来说是强调矛盾的理论和学说,而“系统辩证论”则主要是强调系统的哲学主张.这样,系统辩证论既曲解了唯物辩证法又歪曲了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成果.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现代系统论的成果恰好证实了而不是否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系统辩证论”认为,唯物辩证法只适用于质与量的两元系统中,而没有注意到序量的作用.事实上,现代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结构质变规律恰好证实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系统辩证论对所谓“序量”的理解以及对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初,《光明日报》相继刊登了拙文《恢复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地位》和庞长富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的文章以后,在该报《哲学》副刊,连续开展了辩证法有几个规律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不仅是五十年代讨论的继续,而且是当前哲学上正本清源、分清理论是非,进一步清除林彪、“四人帮”流毒,完整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无论是持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意见的文章,还是同意三个规律的文章,双方争论的焦点,仍然在于如何看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问题上.就是在同意三个规律的文章中,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少的分歧.有的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对于这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的论述也有前后矛盾的现象.这点在姚伯茂同志的《也谈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它的实质和核心.这一规律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着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正是由于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决定着事物的生命,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就是一分为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把对立统一规律,通俗而形象地归结为“两点论”.毛主席深刻地指出:“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  相似文献   

5.
李淮春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三个而不是一个》一文,引驳了我的主要观点和看法。李文还批评了有的同志把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之间,看成是“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同意李文的意见。但我们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有必要对李文进行答复或反商榷。一、沿着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之间“不存在彼此派生的关系”这一正确认识出发,应当而且必然会要得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的结论;因为它们之间不  相似文献   

6.
2018年,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性质”后的练习课中,有个学生提问:“8-1=x是方程吗?”任课老师没有简单地给孩子一个“是”或“不是”的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课后去阅读她写的一篇文章。在课后研讨环节,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争论。大家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另一种认为“不是”,而且人数基本上各占一半。持两种意见的人都有理由。那么,8-1=x到底是不是方程呢?其实,关于这类问题的讨论并不少,有专家专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关于蔡锷的评价,一个时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蔡锷是一个“长期”“支持封建复辟势力,敌视和反对革命派”的改良派,连革命派都不是,更谈不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我们认为这种否定的意见很难令人信服,现就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文》部首与字原的关系是文字学上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其一,把《说文》部首看作字原,认为“五百四十部,本于仓颉。……其中八千八百一十又三文,皆从是焉出,则偏旁者(按,指部首),字之原也。”其二,认为《说文》部首“根本不是字原,也不能在那里去找初文”。这两种意见都涉及到对《说文》部首的性质、汉字的发生发展及其性质、旧的字原学的评  相似文献   

9.
说起中学体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简单几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就是中学体育的现状.在现阶段国家考试制度和学校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这种现状确实很难,但不是不可能.因为体育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的一种健康教育,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它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0.
1990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有同志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就应首先弄清编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问题.问题提得很好,归纳会上发言和近几年来报刊上所讨论的,大致有“过程说”、“原稿说”、“规律说”、“关系说”等几种意见。我认为这几种意见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要建设一门理想的编辑学,这几种意见都应该兼收并  相似文献   

11.
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它们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哲学上的最高概括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辩证法的规律近年来,学术界对辩证法的体系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认真的探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从哲学史上看,在黑格尔那里,有辩证法只有一个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萌芽,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也有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萌芽。从经典著作看,在马、恩的一些著作中仍然看到他们关于唯物辩证法只有一个的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对立面的“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13.
魏云 《考试》2014,(Z1):59-61
<正>唯物辩证法是《生活与哲学》最重要的板块,是历年高考不可回避的必考点,主要讲述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涵盖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其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事物的内部来讲,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从事物的外部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从整个世界来讲,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世界上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主张摈弃“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并认为在哲学理论上坚持这两个概念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反对“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这一命题,并认为承认这一命题,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唯物辩证法。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流行的几部哲学著作中,当讲完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后,都专章讲述“原因与结果”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作为三大规律的展开和补充。十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哲学范畴分为反映“对象或实体”、“属性或形式”、“关系”三大类,其中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关系的范畴(其特性是具有对偶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商榷之必要,因为,其一,这种视唯物辩证法范畴是“关系范畴”的观点,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其二;与之相适应,在传统的教材中对于“原因和结果”等范畴之间的联系在体系安排上也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是否存在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根本上不存在按比例发展的可能,因此,按比例发展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规律,只是其表现形态在不同社会有所区别而已。我认为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简略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课题。三十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讨。有人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各自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内发号施令,有人认为它们是在两个不同性质社会里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司令官,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太上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缩小其作用范围,最终消灭它,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的东西,把它说成两个规律,纯粹是多此一举。我认为这三种意见都失之偏颇,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它们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但无法说明事物联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是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文章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法普遍联系的三个新规律,即相关规律、平衡不平衡规律与合力规律。只有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六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回答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了李延祥同志的文章——《“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辩证法》(以下简称李文))。对于李文的主题,我完全赞成,但对李文否认“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我则持有不同意见。关于全面论述“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的命题,我有另外的专题文章,这里仅就李文涉及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词组也受到了语法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在一个实词和一个虚词的组合究竟是不是词组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则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实词和虚词的组合并不是词组,有两条理由;一,词组必须是实词和实词的组合,因为,“词组是表示一个可以再行分解的复杂概念的,虚词不表示概念,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