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称谓是人们对于人或者事物的指称与命名.称谓语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风俗文化以及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对不同时期的典型男性称谓语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称谓语是男性社会地位、社会思潮变迁、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符号鲜明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言现象和语义内涵,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透过汉语词汇层面,可以窥见汉民族的文化状况和词汇的文化渊源。如何称呼他人,体现出家族亲属关系和社会交际关系,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色彩。总体上讲,汉语的称谓语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亲属称谓语系统,另一个是社会称谓语系统,本文主要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方面来论述汉语称谓语的民族文化色彩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可以传达出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职务,甚至所属文化范围,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伦理道德等文化差异.正确理解和掌握英汉社会称谓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吴地亲属称谓语从用途来看,主要用作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背称多于面称、比较普遍的异名同指、主要采用双音节形式以及相对稳固性是昊地亲缘关系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吴文化的杂交型文化特点不无关系。吴地泛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纯表社会角色的和既表亲缘关系又表社会角色的两大类。泛亲属称谓语具有与亲缘关系称谓语迥然有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以Brown的称谓研究及权势关系理论框架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主人公"甄嬛"称谓语的变化,分析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称谓语与社会权势地位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权势关系中由于甄嬛权势地位不同所体现的称谓语的语言变化。本文试图揭示社会语言学权势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性和理论的普遍性与实用性,期望能提高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歧视性称谓语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反映。当前社会,一些之前存在的和新出现的歧视性称谓语不断融入到我们新时期的语言生活中,这主要包括妇孺老弱歧视性称谓语、生理缺陷歧视性称谓语、职业身份歧视性称谓语、不端行为品格歧视性称谓语、禽兽什物等低贱物歧视性称谓语。倡导民主平等意识,根除社会歧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称谓语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教育行业的榜样引领作用是有效规避歧视性称谓语,促进语言规范和谐的最重要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称谓语是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出现由国家的传统思想、政治背景、社会风气、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本文探究中国在解放前后社会的主要社会称谓语的变化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称谓用语差异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国家、民族存在不同的称谓系统和习惯,产生这种不同的深层因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文章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中的敬称和谦称以及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与共同语相比,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很有特色,专门的女性称谓较少,女性称谓大多男性化。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男性化,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经济形式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按照社会关系称谓的语义语用范畴进行了分类论述,把它们分为:一、泛称社会关系称谓;二、借称社会关系称谓;三、职务职业社会关系称渭;四、俗称社会关系称谓。章认为社会关系称谓的变化能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发展情况和社会集团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幽明录》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称谓语,其中指称对象和用法既丰富又复杂,文章使用定量、定性的统计法,探究了其中的社会称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音节上、词性上、词义上分析了《幽明录》中尊称、谦称的表达特点,发现《幽明录》在尊称、谦称使用方面比较显著,既有沿用上古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新词,在指称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新突破,旧有的称谓词也增加了新义。除此之外,表达尊称、谦称的称谓语在构成形式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称谓习俗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称谓习俗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特异因素,显示了民族称呼的文化背景比外域要复杂得多,这有其重视传统美德的积极意义,也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相关消积成分。人际称谓与各种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人际称谓有规范化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的贾府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论述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称谓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家族网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缩影,整个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父权统治的“大观园”。封建社会创造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分化最琐碎的称谓,来规定和强化复杂的亲缘关系,正是为了维护建于其上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亲属称谓相对复杂,现在亲属称谓不仅用于亲属之间的称谓,部分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即亲属称谓语的外化。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发现亲属称谓语外化是受到社会原因和交际原因等因素影响。社会在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亲属称谓语的外化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中美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9-130
从中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中美社交称谓语所含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比较,认为中美社交称谓语因其在价值体系方面存在者较大差异,所以在表达方式和实际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对中美社交称谓语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11版《新华字典》中收录的部分亲属称谓是同处在一个语义场的同一个层级的词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未形成合理的统一性。释义不够周延;辈分高低、性别区分表述不清楚;义项的增减不明确;字条收录不全面;配例顺序不合理。字典中的释文用语的选择和使用制约着配例的顺序性。影响着释文的严密性。尤其亲属称谓词语从辞书学的角度进行释义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礼教思想为参照背景。《新华字典》这样一部权威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辞书,应进一步在整体依托部分.部分彰显整体中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原产地名称与其他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在原产地名称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发展行会、增加打击侵权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以及跟进相关制度等方面对原产地名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