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程是当代社会实践活动的典型形态。以社会工程为视角,课程改革体现出现实性、未决定性等实践属性。课程改革的实践属性对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了内在的要求。课程改革须以对现实的协调分析为基点,建立协调分析与决策机制,并以渐进改革为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7,(2):17-23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分为奴隶社会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四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高校教育评价改革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社会支持有着深厚的学理渊源,社会发展的用人改革需求和社会变迁对道德的期待是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动力来源。高校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改造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包括社会关系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社会政策制度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的支持。文章从学理渊源、动力支撑、实践路径等方面,深入探究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社会基础,从社会系统中寻找支持、方案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金辉 《高教探索》2001,4(2):13-15
本在肯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起决定性制约作用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作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论的一个新视角,本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推动或延缓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心理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深厚的,持久的,这种影响是一个复杂、广泛的过程,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制订改革的政策与措施,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李稚勇 《教育学报》2003,27(6):44-49
二、我国二期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 )跨世纪之际 ,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二期课改 )。在这期改革中 ,小学设置《品德与社会》、初中设置《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社会学科综合课程 ,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科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在课时上替代历史、地理的社会科课程 ,是世界性课程改革难题 ,为了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这一改革 ,教育部制订了两个课程标准 ,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 (8) 。这两个标准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各自的特点。请看下页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建立新的课堂与社会交叉、书本与现实交融的网络,以便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节奏、科学发展的速度相适应,这是时代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则是使这种要求变为现实,使学生的心理、智力与现代社会同步的一种尝试。一、语文第二课堂的灵魂——改革培养合格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教育的目标,完成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任务,教育必须改革,观念必须更新,改革是第二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改革思想是贯穿在整个内容中的精髓。因此,要全面把握这一理论,就必须深入理解其改革的实质及其深远意义。 一、改革的含义与实质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与改革相关的范畴是社会革命。所谓社会革命是指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  相似文献   

8.
论妒嫉     
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引起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大变动。在社会意识的矛盾系统中,围绕着改革尖锐地存在着改革与阻滞改革两种倾向的对立和斗争。妒嫉就是当前社会意识领域危害改革的突出的社会心理。实践证明,妒嫉是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搞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全国人民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实践与社会意识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状态。我国社会改革进行的八年,从总的状况看来就是社会意识除旧布新,努力使之与改革实践协调发展的八年。但是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由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则会使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改革。诸如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超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可看,在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改革,是合乎规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事业"是兼具公益、准公益和营利的性质多元的系统概念,如何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各自边界,不越界、不缺位,同时在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达成资源配置最佳、效益最高的合作关系,是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苏州市社会事业重点领域利用社会资本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课程文化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我省也已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必须对教学活动提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一对十分尖锐的矛盾,即大学生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渴望改革的巨大热情与对我国国情和改革中的现实问题缺乏了解的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近几年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够重视,致使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着忽视社会实践、崇尚清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导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等学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 ,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是“单位办社会”在学校的反映 ,而“单位办社会 ,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们知道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要对社会资…  相似文献   

15.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在分析影响高考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对社会心理这一独特制约因素的探讨,并且应该把它与经济、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社会心理中,既有对高考改革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也有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能深入探究高考改革的规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为高考改革寻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都需要改革,改革是寻求社会发展的一种政治手段,历史上各种重大社会成就,均是改革的成果。社会稳定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才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和平环境和国内社会的秩序与安定。社会的发展,还应当区分“道德的发展”和“不道德的发展”两个标准。改革、稳定、发展形成一种“杠杆原理”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大变革,这场改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们相互连结、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生态环境。这是关系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改革本身的目标之一。本文打算对改革与社会心理环境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微博广场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看到的是物:稀缺资源如何配置。政治学看到的是权:权力如何分配。社会学看到的是人:人与人之间怎么协调。过去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现在的改革重心应转到社会改革上来。没有社会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以推进。社会改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改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改革的每一个时期都会伴随一些与改革初衷相左的事物与现象,是改革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众的出现,便是改革过程中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积极、适时地采取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工作适应社会经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统一的渐进过程,是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就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概念进行澄清,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