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从审美教育的目的来说,一方面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同智育、德育和体育密不可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忽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呢?该如何“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音乐因其特有的情感特性而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质媒介之一。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应当在教学中借助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审美形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6.
许仲兵 《考试周刊》2009,(3):107-10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从《雨铃霖》解读,谈谈情感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是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也是一种审美的人文教育,应该把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放在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优美的中外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着美的语句、美的形象、美的品德、美的意境和美的情趣,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宝贵资源,所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这些美文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是大有可为与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美术课除了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技巧以外,重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学的内容也加大了对欣赏教学的力度,目的是在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养成一个懂得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具有气质美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课实施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美观念及“三寸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审美观,并且这种审美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三寸金莲"作为封建社会的陋习在各朝各代都出现过,其根源是受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以科学史料为基础,从宗教般虔诚的信念、科学理论的确证度和审美转移三个角度,对科学审美标准的建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美学家中,庄子的审美观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审美观。这种自然审美观“素朴”是其纲领,“本真”是其本质,“大美”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雕琢复朴”是其艺术主张。这种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和艺术影响极为深远。文章对庄子的自然审美观及其渊源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中华精神、文化品格、审美价值、人文理念、艺术状态、时空意义等的表述,从而对中国书画所涵有的文化渊源、艺术品性、审美情愫、格调水准、价值意义、民族精神等原创性、学术性、审美性、价值性的标准进行确认,最终形成"古代书画"品评、"书画同源"新解、"中国书画"之内涵、"中国书画"之创作、"中国书画"之评判、"中国书画"之展望等六方面的语论。由此,充分展现中国书画多元、独特的文化艺术精神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服饰与园林,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当置身于其文化背景与审美观之下,却有着惊人的关联。它们像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将几千年的灿烂的文明向我们娓娓道来。纵观两者的发展史,能发现服饰与园林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之处,审美观就是其中之一。从西方注重"形式"的审美精神来看西方服饰与园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就如何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能对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有所帮助。要开展审美鉴赏,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创设美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共鸣;促进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指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基础。在朗读教学中,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耿例,从审美的客观感受、审美的主观感受和审美的综合感受等三个方面浅谈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自觉地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规律,积累各种审美经验,并提高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演唱艺术的审美是多侧面的,是综合性的体现,要求演员具备一些相应的综合素质。然而,所有日积月累形成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要通过舞台上短暂的演和唱的良好协调传达给观众。这种能力只有演员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加强和完善,使之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才能提高整体的艺术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传统审美标准的角度,对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成因及内涵作了多方面的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