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管子传承史伯的“和实生物”说,认为人之生、人心之和谐、人之长寿,以及天地之美等皆由和而生。“和生”具有普适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凸显“人和”。管子通过上下不和、大臣不和、万民不和的危害性,明确提出“不和不生”的观点;又明确提出“和则能久”的“久生”的观点;强调“察和之道”之不易,都是对史伯“和生学”的发展。管子“和生”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虽为人之根性,但是也要天天坚持反省、坚持行善,日久才能将本心之"善"擦拭明净,举止人前,变成品牌,形成习惯,是为"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开展一学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3.
正李志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深教授)说:"钱教授的《‘大道和生学’简论——‘大道和生学’:史伯开创,老子建成》一文确实很好,正是抓在点子上的哲理发挥,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很有创意的文章。我为他的阐扬高唱赞歌。他的‘和生学’虽重在人文社会,犹可与现代物理学作更深度的结合,更深入自然哲学。"唐圣(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康德、牟宗三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哲学博士)说:"爱哲学者,哲学乃生命,生命乃哲学也;如是地做哲学研究者,必当有建体立极之方向;必当循此方向而冥思之精构之。然确定一光明的学理方向,已实不易之;而循此方向建立一宏伟的哲学殿堂,更不易之。今‘大道和生’之智慧成为学界之  相似文献   

4.
生本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师的引领。本文基于新课程视野,既审视了目前生本课堂所存在的程序化、机械化、线性化等不足,也以读后感教学为例,从"有话好说""有画好选""有数好测""有段好玩"等角度论证了"师本"之重要。只有师生同时在场,才能寻求到"‘生本’共‘师本’一色"之境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亦能实现真正的"突围"。  相似文献   

5.
从自我成长历程中领悟到钱耕森导师的理念形成于"和的哲学"的时期,"和生学"是"和的哲学"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斗争哲学",钱师的"大道和生学"自身经历了"和生学""大道和生学"和"大道和同学"三个发展阶段,不仅强调异的价值也强调同的价值,更具有辩证性,也具有全面性,不啻和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南朝萧统编撰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六臣注。其卢谌《赠刘琨并书》诗中有"承侔卞和,质非荆璞"句,凡引李善注《文选》版本系统均注为:"楚子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清代学者胡克家认为"楚子和氏"有误,当为"楚人和氏"。而奎章阁本《文选》则注为:"楚卞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因奎章阁本《文选》几乎保存了北宋秀州本的基本面貌,故此说颇具说服力。基于此,对"楚子和氏""楚人和氏""楚卞和氏"三种观点逐一进行考辨,得出最符合李善原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四生教育"的概念是高职院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态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四生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方贤 《考试周刊》2011,(65):194-195
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关心性教育这一话题。其中以张竞生为执牛耳者.他通过著书、演讲等方式,向当时的国人宣传性教育之重要性.其观点之新颖、超前,令时人和今人叹为观止。但由于当时国人的开放程度还没有那么高.以至于张竞生的思想被歪曲甚至诟骂。但不管怎么样,从今天去看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和俞平伯看重文学的自我感,俞平伯的"小我"感更强,更符合周作人"人""自己"和"个性"的现代思路和设想。周作人和俞平伯以自我为原点,以个性为灵魂。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个性散文是由内而外的,不汲汲于文墨,却将意思和风度连缀其间,以思想和道德为首要,文字乃是随着思想走的。俞平伯以自我为本,提出"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吾庐"四点。  相似文献   

11.
生本德育以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为本。文章对学校的生本德育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生本德育的关键;施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践行生本德育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本的课堂是践行生本德育的主要场所;"小立课程,大做功夫"是提升生本德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曾菁 《中国德育》2014,(19):54-55
正在教育改革的发展道路上,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开展"人和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人和教育"核心内涵是"‘人和’为魂,和谐育人"。学校主要是通过"和德"校本活动课程的实施,创设小学阶段德育从目标内容到方法途径再到评价的序列化、阶段性的整合规划,克服德育"一刀切""整齐划一""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等的弊端,在"人和教育"理念下探索德育的实效性方法。"人和六质"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聋校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综观当前的聋校语文教学,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普遍存在"费""慢""差"的现象。而且,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是聋生语文整体素养不高。聋校教学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其特殊性就  相似文献   

14.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管子·牧民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足够的课前尝试性学习,品德课就成了"无水之源",课堂教学将枯燥乏味、举步维艰。以"生本课堂"为基点,从"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前置性学习的方法""前置性学习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探索一条小学品德学科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路径,实现提升前置性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更"作评注性副词是在近代汉语时期才出现的,它表频率"又""再"义,表程度"愈""越加"义,表语气"难道"义,还表主观情态"就、绝对、根本、确实、实在、一点也"义。另外,评注性副词"更"有传信功能和情态功能,前者起确定客观信息的作用;后者表达了说话人对事情的观点和态度,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7.
钱耕森先生创立的"和生学"是对中国传统"和生"论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揭示了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广泛认同的、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和原理:和生.以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动态平衡和相反相成为基本要义的"和生"机制和原理,既是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其实现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中庸》之"中和"、《老子》之"冲和"、《易传》之"太和"3个经典文本中传统"和生"论的诠释,或许可以有益于对钱先生"和生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根导体棒以不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棒在运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共存"三种情形来说明"在高中阶段,当磁场不随时间变化时,导体棒中动生电动势对应的电功率与其所受的安培力的做功功率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是实现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学习单"就是这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先学后教、以生教生"模式打破了"先教后学""以师教生"的传统教学流程,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前置",更加强调学生间的互动与自主探究.本文在分析了"先学后教、以生教生"的理论依据基础上,提出了"先学后教、以生教生"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