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多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原因是不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不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巧妙取材。作为教师,只要教会学生细观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景、生活中的物,并且多阅读、勤积累,就能发现,材料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多阅读、勤积累,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大山"了。  相似文献   

2.
"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要学会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周密、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你寻求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既可以发现事物的外在美,又可以发现它的内在美,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但它又不等于作文。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必要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就如眼前烟云,学生提起笔来还是无话可写。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窥视每个学生的每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帮助学生确立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从观察自己入手,去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投向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从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爱观察,会观察,勤观察,从"视而不见"走向"独具慧眼",就能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4.
牛天凌 《成才之路》2012,(10):25-25
正人们常说: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你缺少一双会观察的双眼。让学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双眼,他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要写好文章,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文章的材料从何而来呢?现实生活是材料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5.
胡长春 《学子》2014,(4):64-65
正一、激发兴趣,养成平时观察的好习惯小学生观察的培养,往往是从启发兴趣开始的,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动力。而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很重要,积极性就是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则来自教师的指导,观察是生活中做事不可缺的一种"知识"和"能力",运用好,会使人受益匪浅。写文章更是离不开,因为很多材料是从观察中获得,观  相似文献   

6.
小城     
此文成功在于透过"郁金香花展保安的眼睛"统摄其他材料,发现了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作者将"郁金香一株也没少"的材料同其他材料并列起采,文意就不深刻了。司空见惯而又平淡无奇的材料,有了一个窗口去观察它们,就会产生意味深长旨趣。此文作者从"郁金香"窗口中观察出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你还可以从你选定的"窗口"中观察到材料之间的条件关系、利害关系……有了敏锐的眼光,就会有观察材料的特定窗口。  相似文献   

7.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8.
一、留心观察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真谛。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观察思考,离开了表达训练,学生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且具体.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宫占元 《甘肃教育》2013,(22):76-76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缺少表达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难在学生没有素材可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学生才能对生活产生激情,触发感悟,才会积累材料.产生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泉源,离开了生活,写作的生命就会枯竭。依靠着"看、听、闻、摸、想"这五字真言,我将"观察"变得简单易操作,将"观察"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慢慢浸润,让观察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能力时,"我以我手写我心""随性表达"才会成为现实,"写作"于学生而言才由负担转化为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却有着别样的精彩,这就是观察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时,你会发现生活中会有许多可写的素材一个个"蹦"出来,而且只要你能将观察所得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内容具体、语言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隐秘     
我认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言传身教。只言传不身教,很难让人信服。我很佩服林老师的教育方式,在高三迷茫的时候很需要"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这样的文章,既讲了身边同学的努力,又写了自己年轻的奋斗,很真实,很感动。如此的事,这样的信念,林老师总是在做,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教育我们,他所有的一切。在我眼中,林老师是一个行者,是一篇诗,一个会生活的人——会观察生活,会发现生活,会领悟生活。他总是跟我们说,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目标中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创意"与我们平时谈得特别多的"创新"是一致的,核心是写出"新意"。而"新意"的实现又来自"多角度的观察"。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设法调动学生观察生活,善于"采蜜"和勤于练笔的积极性。因而,应把重点放在学会观察思考、学会"采撷"和善于发现的能力培养上,使之学会生活,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身边的事、眼前的景、熟悉的人和物能随时留心,认真观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推动人去积累思考和创造的内动力"。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动力主动参与,写作也不例外。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生活中所看的和所听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事,就会文思如泉涌。因此,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要引导他们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生活的主要渠道,更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来自于生活,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呢?一是在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不凡之处,从普通熟悉的事物中看到新奇的地方。二是在观察中要善于思考,展开想象和联想。生活中的事物是曲折而复杂的,观察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对观察所得的丰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现实间,是一种审美关系;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对现实审美认识的结果,它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而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也必须是一种独特的,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艺术家要想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和摄取到生活的美,就需要用审美眼睛去观察具体的生活形象,把握事物的独特性、个别性。  相似文献   

17.
有细节,作文才有生活的触感;有细节,作文才有生命的热力。细节描写要想让读者心里"咯噔"一下,就要进行以下三重锤炼:一、状要细何谓细节?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细节描写的魅力就在于对事物性状描摹之细,而其非有心者莫能为之。一个真心拥抱生活之人,才会去细心地观察生活;一个细心观察生活之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细节,并将其性状细腻地描摹出来。  相似文献   

18.
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作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身边经常出现的人、发生的事,如果没有留心观察,便熟视无睹,知之甚少,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无米可炊、笔重千斤.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而不仅仅在作文课上,有了"今天以前"的积累,习作的时候才可能水到渠成。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挖掘素材;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创造素材;巧妙设计课内课外练笔,丰富素材。打开生活的源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学生有感可发,主动写作,才会写出语言优美、真切动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内容空洞、平铺直叙,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仔细观察生活,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很密切。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写作材料,但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体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储备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没有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