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気"字虽源于汉语的"气"字,但我们在学习和理解"気"及"気"字短语时却发现中日"気"字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主要从精神语义方面浅析日语"気"字的语义特征,希望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字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教师成长源于"内需","内需"是我作为班主任从挣扎痛苦到平和幸福一路走来的原动力。记得在1995年刚刚担任班主任时,区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报告会,在会上,一位两鬓斑白、做了一辈子班主任的老教师将他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严、靠、细、爱"四个字,随后几年,这四个字成为我班主任工作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3.
高晓 《文教资料》2014,(32):28-2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大禹治水》阐述了"奉献"这一主题,塑造了治理洪水、为民除灾的英雄大禹的形象。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了整个课堂的"轰动",并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文章介绍了由"在"字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卢翠 《怀化师专学报》2010,(12):100-102
目字出现的较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后经过金文、小篆,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仅衍生出一大批以目为部首的汉字,而且还与盾等部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目"的语义场,足见古时候人们对目的重视。但至今未有人对此详细研究整理,从文字文化学方面,并参照相关的甲骨文、现代汉语大字典目旁字,初步给予《说文.目部》字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字词关系一直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点。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实际的运用中,都体现出"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字"、"词"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字"和"词"。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框架下从象形相似性和语音相似性角度对"囧"字新生含义的隐喻生成机制进行探讨,界定了其隐喻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分析结果表明"囧"字的旧词新用在于人们立足于经验基础,通过对两个域进行概念的整合,得到蕴有新显含义的"新"字——"囧",其后人们以"囧"字为原型拓展隐喻思维方式,衍生出了很多"脸"类"新"字。  相似文献   

7.
《国语》这部著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介词"以"字,也出现了大量由介词"以"构成的"以"字结构。通过对"以"字结构的考察,对"以"字结构的用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践行科学管理,就要在习惯思维的链节上转换提法,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严"字,更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渗透一个"情"字,要始终以人为本,在指导思想上含有一个"情"字,建章立规讲究一个"情",实施管理行为运用一个"情"字,处罚违纪学生留有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鹏 《现代语文》2010,(6):59-61
新兴"被"字组合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被"字的语义变异反映了社会含义。本文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义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义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或教学启示。新兴"被"字组合的语义变异必将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并增加习得上的难度,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转换性英文释义传达"被"字的语义添加和语义转变。  相似文献   

10.
"帽"字始见于东汉。汉末开始,"帽"在口语中开始出现;两晋时期口语中"帽"字开始了对"冠"的替换,南北朝时期,替换进程加快,最终在唐代的口语中完成了"帽"对"冠"的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