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第十三届、十六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进球的录相观看和有关的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两届世界杯相关材料,对进攻战术中的两肋进行分析,揭示当今国际大赛进攻点的一大特色,为足球战术训练及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足球发展各种流派相互交融,取长补短,越来越注重防守,总结世界杯和多年带队经验,本人认为当今足球运动攻防战术思想是:严密整体快速的全攻全守.足球攻防相对而言,从历届世界杯每场平均进攻数可以明显地看出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战术思想变化.攻防阵型组织必须考虑防守、中场、进攻.  相似文献   

3.
现代足球永恒的主题攻与守的矛盾促进了进攻战术的日益丰富,也促进了防守战术的不断发展。从第17届世界杯的一些数据探讨中可以看出,现代足球防守战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足球战术系统发展、足球竞赛规则演变、足球防守战术特点和足球防守技术发展等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来世界足坛一直在呼吁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进攻能力,加强攻势足球甚至试图通过修改规则来促进进攻,提高进攻的成功率和进球率.然而加强防守的趋势依然在延续着,守多攻少的“五三二”阵型风靡足坛,后场防守更加严密,犯规战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各队主要得分手和球星的死盯紧缠,施以“杀伤战术”,使得进攻威力下降.例如:在第14届世界杯比赛中,意大利队的主要得分手斯基拉奇和巴乔是每场比赛中对方严防的对象,故使进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叹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九名队员在整个赛程中总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和半决赛中前锋的防守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现代足球不仅注重进攻,而且更加注重防守.全攻全守是现代足球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前锋不仅要注重进攻,其前锋的防守行为亦是防守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足球的发展肯定更加趋向全攻全守型的战术打法.前锋不仅要注重进攻,其防守行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尤双从 《考试周刊》2011,(50):144-14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统计法,对2011年第15届亚洲世界杯足球1/4决赛阶段的比赛角球进攻形式、角球传球落点分布、角球进攻战术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也为我国从事足球教学、训练的教师和教练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随着足球攻防战术的发展,要求个人攻防技术、战术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攻防中假动作的运用,增强了个人技术、战术攻防能力,使攻防个人技术、战术更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足球定位球在第17、18届世界杯,第 12届欧锦赛的作用进行比较和观察其运用情况,针对定位球 射门过程所采用的技战术情况与进球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分 析,从中找出其运用规律及发展趋势’并得出定位球进攻上占 有很大比例’尤其是角球进攻战术和前场任意球是定位球进攻 重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9.
比较近几届世界杯足球赛与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角球及前场任意球的进球率,说明角球和前场任意球进攻得分的重要性,并设计了战术和手势配合图,为以后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对定位球的防守进攻的防守愈加重视,给进攻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观看58场定位球录像对十七届世界杯赛中定位球进攻战术的统计分析,发现定位球进攻战术已成为比赛中射门得分的重要手段,经常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正确的研究出定位球进攻战术方法来促进现代足球发展,研究更多的定位球进攻战术方法来体现足球的精彩程度.各队实力相当而防守非常严密的情况下,应该利用定位球机会合理安排进攻战术,使定位球进攻战术成为行之有效的重要得分手段;期望学习和借鉴世界足球强队在定位球进攻战术组织方面的好处,帮助改进训练,提高定位球的实战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任意球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就其在前场35米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组织形式与场区的关系及运用效果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届世界杯的进球总数虽有所下降,但前场任意球的进球比率却高于前两届.未来足球的发展,前场任意球将成为各球队得分的重要进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进攻是足球比赛中的关键环节。比赛进攻节奏体现了一个球队整体的运动能力。由于现代足球的不断发展以及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多种多样进攻的方式方法,单一不变的比赛节奏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比赛中复杂多变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南非世界杯日、韩比赛进攻节奏特征的研究,对中国足球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足球比赛的直接目的是夺取胜利.取胜的道路只有一条:即攻进对方球门的球要多于自己球门丢失的球.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足球的进攻战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进攻战术的灵活、多样、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14.
以2018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队传球表现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局域、个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球表现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法国队整体上表现出进攻方向明确、球员参与度较高、进攻直接有效;局部战术上球员配合次数多而丰富、中后场与前场联系直接有效;个体球员能力出众、战术意识强.对我国启示为:(1)球员应积极参与至球队整体中,避免脱离集体网络;球队整体进攻方向需明确、位置分工需合理,教练员战术调整需及时;(2)球员局部战术应多样,进攻手段需丰富,避免单一“下底传中”进攻战术;(3)球员个人拿球做球能力、合理利用门将传球等能力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足球联赛开展的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比赛中进攻的精彩程度不够。进攻最终目的是将球射入对方球门,而每一个进球则充分体现了进攻技、战术的实效性、合理性。在进攻与防守这一矛盾中怎样才能使矛更加锋利,这是当前足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以往研究中,大多数论文没有将进球进攻方式作为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进行研究,忽视了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进球进攻方式的影响。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次调查,希望能够为今后足球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部分比赛的75次进球方式和2006年中超联赛部分比赛的65次进球进攻方式。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阅读和研究国内有关足球的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其中以历届男子世界杯足球赛和国内足球联赛射门或进攻情况的研究文献为阅读和参考的重点。1.2.2录像解析法。本文采用录像分析的方法收集数据,共统计男子世界足球赛进球进攻方式75次,国内足球联赛进球进攻方式65次。1.2.3调查访谈法。就论文的研究内容等问题访谈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教师1.2.4数理统计法。把观察所得的数据输入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观察、文献、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运动训练理论和现行足球规则,对冠军球队的比赛阵型、进攻区域、以及主要进攻的途径、方式、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从中找到冠军球队在足球比赛中进攻技战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在西班牙队的进攻战术中,两项小组的战术配合即墙式二过一和间接二过一,在边路的有效性更大于中路的有效性.西班牙的右路是他们的进行传中战术的主要区域.中场边路吊中则是西班牙队很少采用的进攻战术.传中的落点主要集中在中点和后点,尤其是底线传中和45度传中.下底回扣传中主要落点是前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与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自我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职业运动员与高校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自我认知都表现出明显的"过分自信";两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自我认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足球运动员在整体战术意识上的自我认知水平相对较高,高校球员在综合心理意识上的自我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最后,提出一些提高足球运动员自我认知能力的可行建议,希望在以后的训练中能够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自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炼 《铜仁学院学报》2003,5(3):62-63,77
足球战术意识包括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足球战术意识在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比赛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战术意识与世界强队球员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培养足球战术意识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于运动员成长的全过程。面对未来,只有重视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中国足球才能立足于世界足坛之林。  相似文献   

19.
第15、16届世界杯赛角球进攻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临场观察统计法和对比法 ,对第 1 5、1 6届世界杯赛决赛阶段比赛角球进攻情况作了比较研究 ,初步揭示了角球进攻战术发展变化的一般特点 ,研究表明 :两届世界杯赛角球进攻数量相当而质量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长传配合角球相对短传配合角球在进攻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 ;角球进攻战术将在未来足球进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杰  赵军 《考试周刊》2009,(49):111-112
角球作为一种前场任意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进球手段。本文根据第17届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角球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角球的落点、球的运行轨迹、进球方式及位置等,揭示了世界足球强队在本届比赛中采用的角球战术进攻特点.以便了解现代世界强队运用角球进攻战术的方法手段,探索规律,以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