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谈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教师从性别视角看待自身社会性别和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现象的意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教师忽视性别期望、忽视性别刻板和性别差异的存在和影响上,其原因是社会系统缺乏社会性别平等的普遍氛围,学校教育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关注与检视,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批判和反思.克服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的对策,一是教师应从"教师是转化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在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中的作用,二是对教师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三是让教师掌握性别平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是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教育政策及相应的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阐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路径。文章认为,重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家庭一学校一社会的合力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是环境保障。只有当三种教育彼此协调、互相促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起到促进其成长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引发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公共领域的多重困境,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现代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性别意识。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表明,女性年龄、生活地域、教育水平、自我阶层认同是影响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学段的104名小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情况的调查,探讨小学生性别意识现状并以结果为依托,科学设计学校性别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国小中高年级学童性别意识与图像性别表征之调查研究》中的"国小学童性别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群体整体性别意识较弱。其中,各个学段的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强,高于临界值;但性别特性、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理想意识较弱。以四年级学生为代表的中段学生性别意识最强,女生的性别意识显著强于男生。这些结果为小学生性别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了一些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多元的性别文化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性别角色模糊化、性别价值差异化以及性别道德边缘化的困惑,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别维度之探究应运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性别视角,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培养健康、完整的人为目标而重塑正确的性别平等理念,将科学的性别观等要素整合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性别意识,从而使男女两性认同、悦纳、扮演好各自的性别角色,并最终发展成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8所学校的1 527名大、中、小学生为被试,通过自编问卷(性别观念调查问卷)对他们在学校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发展趋势上,小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低,中学阶段性别平等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大学阶段又重现下降趋势;(2)在性别差异方面,在各学段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性别平等意识初中阶段最强,男生性别平等意识高中阶段最强;(3)在不同领域中,被试在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职业领域。根据研究结果,对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建议,指出小学和大学阶段是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时期,男生群体尤其需要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应成为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意识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有的内容,社会性别意识应成为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必备知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对社会性别意识进行教育。本文旨在消除性别意识之间的偏见,培养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运用大学语文的文学作品和女性主义来说明社会性别意识和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性别教育通过对两性传播平等的性别观念,提供更宽广的社会角色发展方向,为女性建立性别自信和完善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通过梳理文献,对我国不同时代的家庭模式和婚姻伦理进行探讨,总结出符合时代特质的性别教育观念和婚姻模式.研究认为推广科学的性别教育有助于我国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和良好的性别秩序和环境的建设,并推动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关系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差别显著化的特征,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在这一形势下,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对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公平,性别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性别平等与公正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文章从性别政治的视角来阐述性别平等与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揭示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严重性别不公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现有性别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先进的性别平等文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通过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应用和依法治教,一个教育体制更加公平的社会是人们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6.
西部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西部地区高考生享有的教育机会不公平和西部高校就读学生教育过程不公平影响了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总体进度。要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公平,应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招生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政府政策导向,加大西部高校建设投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措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创新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调整、改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7.
Globally, gende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have been an area of policy concer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of gender equality has been adopted by national governments even in countries, such as Afghanistan, where predominant views are clearly at variance with this agenda. Attempts to analyse such conditions must be based on examination of gender and education in the broade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Gender issues have been a central theme in an EU-funded Master's programm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fghan students at Nangarhar University, conducted during 2008–201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gender in Afghanistan, which constitutes the framework for the Afghan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gender and education. These are examined as expressed in texts produced by the students and in group interviews. 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is, the following tension is clear: the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of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agenda in their own society and relate these concerns to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principles of Islam and Afghan cultural traditions.  相似文献   

18.
要积极而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的实现,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是关键之关键。对男女体格的分析、社会观念的思考以及从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入手,男性先行一步是家庭和谐的必须。从男性做起,用主观能动的学习提高男性认知,使其正确认识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以此有效地预防家庭暴力,建立起和睦家庭,实现夫妻的和谐平等,从而实现全社会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9.
经过历次课程变革,我国高中学段课程结构日趋科学完善。课程结构演变中,外在显性逻辑和内在隐性逻辑和谐统一。外在显性逻辑以时间为线索,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条件下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和结构形态的发展规律,分别为政治导向的单一性课程结构、劳动导向的精简化课程结构、知识导向的学科性课程结构、人本导向的综合化课程结构、素养导向的多样化课程结构。内在隐性逻辑以体系本身的要素来构建,逻辑动力上的取向转变、逻辑要素上的立体层递、逻辑本质上的知识控制,从一元孤立到宏观、中观、微观层级系统建构。隐性逻辑是因,显性逻辑是果。课程结构的改进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优化框架等结构内部动因的科学建构,也需要评价机制、教师观念等结构外部因素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为了能够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本文通过审视创建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等活动,从创建和谐社会文化基础,把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和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这一深度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