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为什么要动?是产生人的一种内心欲望或发自某种感情冲动..本能的动作"作为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排除意识的侵灌."习性的动"是后天外界因素造成的习惯成自然的动.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运动的艺术,通过运动来传情达意.本文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文化对中国古典舞中的"动势"进行分析和阐述.总结了中国古典舞动作的.反势、欲前钱后、欲上先下",以及"平圆、立圆、8字圆"等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圆的运动路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圆润流畅,曲折变化"。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典舞中几种不同"圆"的运动路线之间的动作构成,以便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种"圆"在舞蹈表演中的规格和要领,探讨手、眼、身、法、步和古典舞的舞姿、技巧与"圆的运动路线"的紧密联系。中国古典舞是融合戏曲及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发展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合"是中国古典舞动作上追求和遵循的一种形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舞种表现形态的重要动态差异之一。同时"合"是中国古典舞身韵当中所有基本韵律元素的集中体现之一,并且三节六合也是古典舞当中最为核心的动作规格。所以"合"从舞蹈视觉欣赏的角度看是一种形态上、身体上的动作表现;同时也体现出了与同音"和"字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然而"合"在动作中的体现,更是在衡量我们对于中国古典舞认识与理解。本文针对中国古典舞对"合"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中国正是根据这种和谐化的辩证法形成了舞姿中的阴与阳、步伐中的虚与实、体态上的形与神、过程中的动与静和用力上的内与外。笔者以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切身体会为出发点,在文中予以对"合"的审美角度、训练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较为细致的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圆的运动路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圆润流畅,曲折变化”。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典舞中几种不同“圆”的运动路线之间的动作构成.以便更好的把握和运用这种“圆”在舞蹈表演中的规格和要领.探讨手、眼、身、法、步和许多古典舞的舞姿、技巧与“圆的运动路线”的紧密联系。中国古典舞是融合戏曲及其它多种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发展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注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等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心想、身动、眼随"的动律。同时强调"形未到,神先到","形止神不止"等训练法式。眼神在中国古典舞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起源差异入手,简述了中西古典舞产生的背景以及各自的发展阶段,并就中国古典舞“圆、曲、拧、倾”的审美原则和芭蕾舞“开、绷、直、立”的审美原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是培养中国古典舞演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基本训练动作中比较常见的"半脚掌"动作分析,以小见大,论述了"半脚掌"动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文化中最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和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舞种,随着古典舞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于古典舞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多。古典舞是什么?由谁创造?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人们不断地争论中,古典舞的定义产生了,那就是古典舞是历经几代人不断地实践、探索、发展而形成的继承传统舞蹈,具有典范意义和中国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经过几十年舞蹈家对舞蹈艺术的不断探索,对其中审美元素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现在的反映传统精神与审美要求的中国古典舞,它包含着舞蹈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体现。本文针对该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古典舞中的审美元素"圆"文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舞是由无数动作组成的肢体艺术,古典舞动作是由无数的"点"和"线"组成的集合体,"点"是"线"的基础,"线"是"点"的延伸,"点""线"完美结合,通过可见的动作姿态与面部表情表达思想感情,呈现古典美。但目前的高职古典舞教学不能满足舞蹈人才培养及艺术传承要求,应在基训教学课堂上有效表现中国古典舞的点、线、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舞蹈魅力。通过古典舞的连接动作,点和线的运用,实现动作、节奏、情感在舞蹈中的完美融合,表现古典舞的点线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历史沉积的一块瑰宝,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体现了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然而中国古典舞从1950年被正式命名以来,它的发展和建设却经历了漫长而又崎岖的过程.由"身段"与"身韵"其关系同根同源、却各自绚烂、又千丝万缕,从戏曲"身段"到古典舞"身段",再到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虽一字之差,却是艺术的独立与飞跃.使中国古典舞身韵最终找到了自律,找到了舞蹈本体审美风尚和艺术规范,从而使他最终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美学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气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神核心。气韵随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变化而升华演变。它对中国传统舞蹈美学价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身韵展现了当今社会的风格,使我们的动作的风格和舞蹈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新的舞蹈模式。身韵不单单是体现了古典舞的特征,它主要是凝结着古典舞深刻的本质,那就是精、气、神,也包含着现代人的理解,它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灵魂。希望它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舞蹈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的是在“三峡旅游经济圈”的构建过程中“点——轴”式开发的问题。在阐明“三峡旅游经济圈”形成和辐射范围之后,讨论了“点(”旅游经济增长极)和“轴(”旅游经济发展轴)的形成和关系,提出了构建“三峡旅游经济圈”中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圆融”与“方合”是体现于中国艺术结构中,最具文化蕴涵的构制规则之一。“圆融”与“方合”主要通过不同的思雏结构方式影响了艺术结构的形制与风格,但作为构制规则,它还从其他方面规定着艺术的结构特征与型态呈现,本文探讨了由这一构制规则所形成的中国艺术结构的诸种特点与深度蕴涵。  相似文献   

15.
“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文言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在方式上是相通的,故“采”对于文言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文言小说创作实际状况,发现文言小说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文言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文言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以上方面,决定了文言小说内容上的“博”、“杂”,在结构上的“小”及作家非正统心态三个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胡适对于小说尤其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根据历史研究中"层累"的概念,可以归纳出胡适在历史演义小说研究中所运用的实验主义方法,并阐述这种方法同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关系,从而揭示胡适在历史演义小说研究中的着眼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镜象化是中国化史上一项独具个性的内容。其中《太平广记》的镜象故事就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化现象。本从“鸾鸟双鱼、阴阳和合——镜鸾与婚恋主题”,“耀通三界、光照天地——镜媒与神仙主题”,“镇邪去恶、降生吉祥——镜异与灵怪主题”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言小说中镜象化的类型及其化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取前人诗句的字法、句法或结构来创作出自己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孳生”现象不仅有着诗歌内部的原因,而且同诗歌创作的时代风尚关系密切。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诗人的眼光里被语言的传统所遮蔽,而对身外的真实世界视而不见。但是,遮蔽并不必然导致表现力的丧失,它也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诗歌技巧的成熟。从语言形式和语言文化批评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孳生”现象予以关注与研究,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