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何启芬 《广西教育》2012,(9):4+11-4,11
众所周知,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预习的重要性首先,我在班级对"你怎么看待预习"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份。其调查数据结果如下:选择"不必预习"的占68.4%;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占11.6%;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占15%;选择"要预习,有问题及时主动请教他人"的占5%。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预习不重要,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就会对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懂得预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沈晓敏 《考试周刊》2012,(49):57-58
一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占29.9%,各种水平的学生人数相当,说明学生中宏观缺乏预习氛围,而且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交谈中反映无时间预习;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占36.0%;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占31.0%;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占3.1%。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如果这一"前奏曲""弹"不响,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激发兴趣———引导积极预习的意识"、"教给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注重坚持———锻炼预习的持之以恒"几个方面阐述了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一步步养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预习,教师也创生出诸多新的经验和操作策略。然而细观我们真实的日常教学实践,预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用随机抽样法对某省级实验小学的265名师生的预习现状作了问卷调查,分析显示预习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预习"本身,对预习后课堂难以驾驭的畏难情绪,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放任自流,同时预习后课堂的老"声"重弹,也挫伤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刘庆丰 《辅导员》2010,(10):45-45
新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预习的重要性愈加明显,预习的高效性愈加引起众多的学者、专家的重视。"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充分不上课"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研究探讨高效的预习方法、策略已成所有教师的当务之急。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能否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化劣势为优势,是决定预习的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利用人们善于窥探的心理引导学生预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相较于课堂教学等环节的规范,预习作业的笼统化、模糊化,导致了小学生对预习的无所适从。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试从"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初步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审美培养,寻找优美语句"、"拓展延伸,说说学习收获"和"认真思考,学会质疑问题"这七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申龙 《广西教育》2014,(21):81-81
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根据课改理念,我校掀起"先学后教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积极尝试并构建了"习、展、评、练"四步法,其中的"习"就是预习,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理解,课前消化,以促进课堂上的有效吸收。现从自己的实践入手,谈谈有效预习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兴趣,建立预习意识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调动起预习热情,建立积极的预习意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渗透过程。为此,笔者积极创设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预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陈霞 《考试周刊》2011,(32):57-58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很多语文课堂走进"把预习当先学""预习展示形式单一""针对讲解流于形式"的误区。要使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读、思、查、写是培养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赵离离 《考试周刊》2012,(28):107-107
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预习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重视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做好指导工作。一、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习",是"学习""练习"之意。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自学。预习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听教师讲课。这样,课堂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预习学案的实践与反思等,表明利用"实验预习学案"可以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立娟 《考试周刊》2012,(16):44-44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照抄知识要点,激发预习兴趣;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杨梅 《考试周刊》2011,(76):57-57
在当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预习习惯的培养?本文通过概念界定,讲解了预习的好处;通过当前状况,说明为什么要预习;通过三种措施,说明怎样进行语文预习。  相似文献   

14.
张元丽 《考试周刊》2011,(27):38-39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校大胆尝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预习学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预习学案"实施后,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的"预习学案"模式,在精心设计的学案的引领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三大环节中的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钟海涛 《辅导员》2010,(22):29-29
"凡事预则立",才可"胸有成竹"。学习也是这样。每每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时,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对正在学习的课文却是"全然无知"的,这充分说明他们没有做任何的预习。我们知道,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当中,预习是起始阶段,笔者以为,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人所共知的原因外,  相似文献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巩固复习已有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还可为接受新知识扫清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预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自学的形式之一,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教前预习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预习不上课"已成为许多教师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秀舫 《成才之路》2010,(13):71-71
预习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预习搞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预习搞不好,我们紧握"讲练结合"的法宝,批阅如山,学生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孜孜以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不遗余力,学生课堂表现仍是云里雾里,一片茫然。预习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徐玲 《考试周刊》2012,(44):63-63
预习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预习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上初中后,对数学学习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可大部分同学似乎直到初二、初三仍没有学会预习的方法.这些同学或许是只翻翻课本,看看例题,可这样的预习是不到位的.同学们要想有一个好的预习效果,就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结合"实战"学习制胜预习“兵法”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