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世界男排联赛、 2 0 0 0年奥运会男排预选赛、亚洲男排锦标赛等世界大赛的分析研究 ,比较得出中国男排与民办一流强队之间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本技战术方面无法与欧美强队相抗衡 ,且没有形成自身特长与风格。因此 ,提高基本技术 ,在力量和速度上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提高基本战术 ,在战术打法上发挥快活多变的亚洲风格。全面提高、攻守兼备 ,形成自身特长 ,就成为缩小我国男排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2):14-16,64
通过对十五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亚运会男排比赛及奥运会排球赛等世界大赛的分析研究,辨证分析了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男排的技战术特点,比较得出:中国男排与世界一流强队之间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本技战术方面没有形成自身特长与风格,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已不复存在,且有继续滑落趋势。因此,提高基本技术,在进攻力量和进攻速度上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高基本战术,在战术打法上发挥快活多变的亚洲风格,全面提高、攻守均衡发展,形成自身特长,是中国男排挤身于世界一流强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男排自1983年全面调整以来,水平有所下降,与世界强队相比较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在第四届亚洲排球锦标赛上又以0:3的比局负于日本队而屈居第二,从而失去代表亚洲进军奥运会的一次机会。我国男排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打翻身仗,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今后,狠抓后备力量的培养。二线队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线队伍的水平,一线队伍是二线队伍的提高与体现,二线队伍是一线队伍的来源与后盾。提高我国男排的水平,恢复我国男排在世界排坛应有的地位,对男排后备力量的培养与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博 《体育世界》2008,(8):71-73
通过对2006年世界男排联赛中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的进攻技战术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在诸方面的差距,寻求原因及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男排在国际排坛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得失分与胜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B.E.P评价法,将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的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与世界男排强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男排队除拦网外,在发球、扣球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提示我国男排队员的基本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防守问题,在我国已断断续续地喊叫了二十年!国家女排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五连冠。而国家男排则几经反复、徘徊,至今也没有很好解决。现在看我国男排与世界强队比赛,与亚州强队比赛,一攻已没有优势可言,而防返水平则有很大差距。中国男排85年参加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总结时谈到:“我国男排与世界强队相比,防守是最大的弱点。中国队防失率大都在50%以上,是前几名最差的,防起率是20%—24%,而其它队则是40%—42%以上”。防守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今年在“日本杯”中日男排比赛中,日本男队技术全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分析排球每球得分制给男排比赛带来的影响、变化以及形成的特点,指出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着体能、发球、一传、技战术等诸方面差距,论证其向世界高水平冲击的可能性,为我国男排再创辉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6-2005年男排联赛运动员5项非技术性因素的动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6-2005年我国男排联赛运动员在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排联赛运动员身高、扣球高度符合世界排球发展趋势,而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发展呈现出在较低的水平上逐年下降,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建议加强年轻高大队员的培养,延长其运动年限。  相似文献   

9.
沈军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116-119
通过对第10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中国队与前8名球队,各项进攻、拦网、防守反击的技术指标的统计,并转换成联系数中的同、异、反,进行了技术状况的定量分析,指出了中国男排与其他世界男排强队之间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男排强队发球运用特点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开始,高质量的发球不但可以破坏对手的一传,使其不能组成有效的接发球进攻,而且有可能直接得分。本文通过对参加第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部分球队比赛过程中发球状况的研究,旨在揭示当今世界男排强队的发球运用特点和趋势,为我们自己今后的发球教学和训练工作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加第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复赛阶段比赛的意大利、南斯拉夫、巴西、俄罗斯、荷兰等队。1.2 研究方法比赛统计法:对复赛阶段电视直播及录播的各强队之间的8场共28局比赛进行统计、分析。文献资料法:查阅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北京奥运会男排比赛12支男排队伍144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年龄结构偏轻;身高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与世界强队差距大;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99世界杯中国男排前排进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9世界杯赛中国男排与前六名队的前排进攻效果分析比较 ,目前中国队的前排进攻与世界强队相比差距很大。中国队已失去“以快为主”的特点。同’ 98世界男排锦标赛时相比 ,一年来 ,中国男排前排攻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世界男排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西欧、北美一些以往属于世界中游水平队的实力迅猛增强,目前的现状属强队众多,多强对抗的格局。1989年欧洲锦标赛和第六届世界杯男排赛,古巴、意大利队崛起,打破了美国、苏联男排称霸世界排坛的局面,宣告了男子排球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除此之外,世界强队还有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原民主德国、波兰、瑞典、罗马尼亚、新崛起的法国和荷兰队,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队,亚洲的日本、南朝鲜、中国队。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男排战胜日本、南朝鲜获得冠军。但并不能说明我男队已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从目前世界男排整体水平分析,在中国队之上或相近的足有20个队之多,与世界诸强相比尚有明显的差距,今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4.
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国男篮的竞技水平,尽快缩短中国篮球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与其竞争对手比赛技术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较深入地探讨了此届中国男篮与美国、意大利、希腊等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指出了中国男篮在技、战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男篮运动水平,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排球     
纵观比赛,平淡多于精彩。男排目前处于亚洲中游水平,与亚洲强队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强队差距更大。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对抗手段上都要努力追赶。女排则队伍老化,新人难觅,人才断档,缺少好的副攻手,技战术缺少创新和变化。排球要想扬威世界要努力再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的量与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国外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国男排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1996-2005年我国男、女排球联赛运动员在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发展特征。结果表明女排运动员各项指标发展较为平衡,男排运动员在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发展呈现出在较低的水平上逐年下降,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我国排球运动员选材、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2008年的男排战略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男排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男排强队与扣球技术有关的大量材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现代男排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世界优秀扣球手和中国男排选手扣球技术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男排以及国内甲级队某些选手存在的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国男排落后的技战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男排近3年在第10届世界杯男子排球比赛等世界大赛进行了技术统计,发现了中国男排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基本技术的基本功比赛对手较差,战术能力上与世界各强队的差距较大,力量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男子小金属地掷球联合会杯团体赛比赛成绩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男子小金属地掷球团体赛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研究表明:技术水平、技术动作、战术能力以及比赛的心理素质差是导致我国运动员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竞技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技战术训练、重视运动员选材及相关学科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