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狂欢化的文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是一种熔铸诸多学科的独特的文艺思维方式 ,是世界性的文学批评文本。就《水浒传》外在形态及内部特质而言 ,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狂欢化程度颇高的作品。首先 ,《水浒传》张扬了一种狂欢化的精神 ,即突破一般社会规范或秩序的反理性精神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也蕴藏着狂欢化的勃勃生机 ,表现出崇高与卑下、磊落与猥琐、正与反、真与诞的性格双重性 ;再次 ,表现在体裁结构上 ,把高雅与粗俗、严肃与诙谐、神圣与滑稽、悲剧与喜剧成分融为一体 ,打破了各文体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展现了狂欢化小说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阴郁的情绪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具有极度阴郁情绪基调的原因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她腼腆、冷漠、孤僻,内心狂虐等等个性决定的.她是一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属于内倾型作家,其作品独立于时代的主流文学之外,在思想艺术手法方面显示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简·爱》和《呼啸山庄》在题材、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声音、意象创造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两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的区别,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对于理解该作品以及文学创造规律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史上继威廉姆·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小说家。《智血》以20世纪中期田纳西州一座名叫托金汉姆的城市为故事背景,描写主人公黑兹尔·莫茨试图根除耶稣对他的影响,走上一条悲喜掺杂的精神幻灭、皈依之路,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小丑、傻瓜、骗子等形象的塑造,可以解读作品体现的狂欢化怪诞特点。  相似文献   

7.
《天边外》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力作。本文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剧中人物的精神危机,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和存在的疏离化四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发生冲突,并最终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现代人的警示作用。凸显了剧作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麦克提格》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诺里斯的一篇杰作,它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宣言",其悲剧性得到评论家们的公认,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其颠覆现实世界的狂欢化色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分析麦克提格这个形象所包含的狂欢化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艾米勃朗特和曹禺是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是二者的代表性作品《呼啸山庄》和《原野》,在复仇主题和灵魂之爱这两个主题的探索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剖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性演变过程,旨在揭示人性美这个主题在两部作品中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社会,说明了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在《呼啸山庄》中,"文明"、"理性"隔离了希刺克厉夫与其恋人凯瑟琳,使他们孤立于周围的世界。强烈的孤独感与隔离感使他们充满了绝望,这正是现代主义人际观的写照。艾米莉也试图表现一种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的美景,这符合了后现代主义人际观。具体体现在凯瑟琳对呼啸山庄刻骨的眷恋及对希刺克厉夫心灵交融的爱情上。第三代人物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消除了文化、环境的隔膜,和谐相爱也是后现代主义人际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游记体小说以船长格列佛的口气讲述了其游览四个截然不同国家的经历。本文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小说中典型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斯威夫特通过狂欢化的写作风格,抨击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暴戾,同时表达了渴望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与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把人视为文明的受害者并向自然寻求安慰的看法同为霍桑与勃朗特所持观点.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位作家一致认为:现实中,文明之爱将最终获胜,因为社会对个人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的束缚;精神上,自然之爱独具魅力,虽死犹荣,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无限追求中,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对"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的理念,提出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降低数学的严密性要求,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弱化数学技巧的要求,从而"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论语》"为"字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归并了"为"字的各种用法;以"为"的本义为基础,分析"为"的各个义项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为"字的语法化,尤其是其语法化的原因、条件及语法机制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服务于汉语语法史研究、辞书编纂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举例说明化归法在《机械制图》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即降低难度,逆向求解;先分后合,分步求解;形体分析,化繁为简;切割图形,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和语境化的过程,应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现实,从接受方文化和接受情境的角度出发,使翻译更为客观。《论语》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经典名著,虽然本身不过万余字,但对于一个外国读者来说,其深刻含义却是很难理解的。要让外国读者了解孔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要基于语境化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卡里尔·丘吉尔是当代杰出的戏剧家,其代表作《优异女子》是英国战后最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探讨了"成功"女性的生活面貌,剧中的人物、语言及结构都充满了狂欢化的理论色彩。本论文旨在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分析其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的狂欢氛围和狂欢特征揭示丘吉尔为解放女性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是一个复仇恶魔。本文从5个方面探究他复仇的原因,即社会地位低下、亨德利的歧视和欺侮、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个人的自卑心理以及等级差别和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