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纳妾制度的比较具有普泛性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越南有部汉文小说<传记摘录>,共收录<书痴传>等十三篇故事,过去曾被视为深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又不失原创性之作;本文最新发现<传记摘录>全书其实是直接抄袭自清末顾氏的<后聊斋志异>,降低了它在越南汉文小说史的地位,也重新厘清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有近200篇的作品带有较为明显的果报色彩,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了作者成书的始终.我们姑且称之为<聊斋志异>果报小说.国内对于<聊斋志异>果报小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尚无研究该论题的专著,第二阶段批判<聊斋志异>因果报应的消极影响,第三阶段是<聊斋志异>因果报应研究的崭新时代.<聊斋志异>果报小说不但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而且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文体形态类属至今尚无定论.从叙事序列理论角度对其中作品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聊斋志异>包含了众多小说形态,体现了作者在文言小说艺术空间上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道光后期的文言小说集中,浙江归安朱翊清的<埋忧集>是影响较大的一部.朱翊清,浙江归安(今属湖州市)人,生于1786年,约卒于1846年.<埋忧集>是<聊斋志异>之后的重要拟作,并且其中收录了不少前人小说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在艺术上代表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他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花妖鬼狐世界.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依托,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神异的人物、谲幻的场景、离奇的情节;文白相融的语言风格;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陌生化"技巧运用在<聊斋志异>中产生的奇特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小说与戏曲的影响更大.文章主要从<搜神记>对晋代以后志怪小说的影响,对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影响,对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影响,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等方面,略做阐述.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狐族成员幻化为人形后有着俊俏漂亮的形体面貌,机警聪慧的言谈举止,几乎与人没什么区别.特别是他们还有着淳朴可贵的真情美德,闪现着纯粹的人性之真.这些象征美好人情的狐意象不仅反映了清代民间的狐崇拜心理,更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人性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聊斋志异>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借狐来表现人情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唐代文学中,经常把妓女称作仙女;<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与清代文言小说中记载的某些妓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切都预示着她们的现实蓝本可能就是妓女.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妓女的要求与对良家妇女的要求是不同的,<聊斋志异>中狐女的那些勇敢行为并不是作者在提倡女性解放,而依然是男权社会男子对女子统治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它受儿童欢迎的原因探讨并不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有近200篇;从题材类型上看.主要有对世俗人生的劝谕与启迪,描写爱情、婚姻,写神、仙、人、狐、鬼的传奇逸事和异事,写知己、友情,讽刺世道的不公,揭露官场的黑暗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向儿童展现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并让儿童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的语言,典雅工丽、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典雅美的特点进行论述的.《聊斋志异》很多单个句子中都引入了典雅、古朴的语词,同时以此构建许多雅致的情节和堪称典雅典范的篇章,这些共同为作者构筑语言典雅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展示的男性立场,既是自由意志与诗性灵魂的张扬外显;又是男性中心主义及强权意识的执着内敛。花妖狐魅的招摇过市固然艳惊俗世,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父系纲常的委顺与归依。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是《聊斋志异》中始终无法完全消弭的一对矛盾,但这却使小说所塑造的“丑女”、“愚男”等一系列两性形象,独具一种深刻隽永的文化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3.
渔洋老人为《聊斋志异》的《题词》,揭示了作品的"总体特征"。百年之后,余秋室之佳《序》,有如《题词》之注脚,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发挥了《题词》的思想,指出了《聊斋志异》何以"厌作人间语""爱听鬼唱时"。而这一点,作为《聊斋志异》的思想与艺术的"总体特征",正体现着文学的"独创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辞赋从赋的高堂华屋走向世俗民间。蒲松龄以其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叙写民间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对底层深入骨髓的体认和关怀,并将役使鬼神、抒发孤愤的聊斋笔法与香草美人以寓忠贞的屈骚传统完美结合,在香花幽草的灵异世界里雕刻出人间社会的微缩景观。其语言收放自如、雅俗共赏,生动热闹的俗世场景在相对凝固的赋体中自由跳动,由此表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有一系列丑女形象,如吕无病、乔女等,她们外貌奇丑,人格品质却美得令人叹赏。蒲松龄用人物外貌的丑反衬其心灵的内在美,增强了丑女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冯镇峦是清代以评点<聊斋志异>而闻名的小说评点家.随着最近二十余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聊斋>评点的价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肯定,有关成果呈逐年递增之势.但是,作为重要研究基础的冯氏本人的籍贯家世、行迹交游等基本情况,却以其沉沦下僚时名不显、材料零散钩稽繁难迄今无人问津,一直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致偶有牵连一二者,则往往不甚了了,甚或存在误区.本文即以全面清理民国初期著名史家张森楷先生主修<合川县志>之有关记载入手,对其族戚子嗣和交游师友加以考索,以期对<聊斋>评点研究略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更接近现代理想的女性,她们经济独立,这一点最具有时代意义。这些女性,虽然不生活在人间,但他们聪慧、善良、果敢,能理解人间疾苦,区分善恶美丑,迷人仗义,在此渲染下,我们往往体会到的是真与善,是人性与心灵之美。聊斋里的女性形象干姿百态,构成了一幅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女性画卷。尽管这些女人是以鬼狐怪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完全具有人的灵性,在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虽然还找不到真正属于女人生活的空间,但在女性自身努力上,却凸显了人性的美丽和真善。  相似文献   

18.
《胭脂》是《聊斋志异》中公案题材系列的代表作,不仅情节曲折,而且具备了许多突出的,如人物形象美、情节结构美和语言美等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的"耳中人"篇记录了淄川邑谭晋玄在练功时耳中出三寸小人的事迹,此记录虽然看似荒诞玄奇,却有其较为明确的本事来源。首先在历史上确有修真之士谭晋玄其人;其次文中所载细节与道教的"守庚申"(斩三尸)方术大致吻合;再次耳中钻出"三寸小人"可以归入心理学中所说的"幻视"现象。"耳中人"篇所载事迹当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20.
受明清进步思潮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开放的性格特征、自由的婚嫁观念和自强的精神风貌的女性形象。透过这些从容于礼法之外的光辉形象,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