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公布与新教材实验已两年多了,面对已全面铺开的新课改,我们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如何“洗脑”换理念,而是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那么,怎样实现新理念行为化的转变,在反思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呢?我想用三句话概括回答:善于四个面对,搞好三段反思,实行一个跟进。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习题研究者和考试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那么我就教师如何在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转变自己的角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如何革新理念,与时俱进,轻轻松松教语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与读者共享。一、剖析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摸索出轻松教语文的有效途径首先,累的根源在于教师怀疑学生的能力,处处越俎代疱、包办代替。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任务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4.
郭志佳 《成才之路》2010,(26):26-26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发现、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再是学生被迫学习的额外负担,而是帮助其生活的一根“拐杖”。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呢?一、生活化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新理念,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四个因素的整合;强调教学中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怎样改变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云南省已有53个县(区)先后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2004年秋季,进入实验的县(区)将达到100多个。这表明,新课程实验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的关键时期。面对新课程实验,怎样理解并具体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如何把握各种版本实验教材的编辑意图及特点,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前三年新课程实验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怎样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怎样依据课程标准精神和实验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作业?这些都是今年秋季即将担任新课程实…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会反思。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反思些什么呢?1.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教法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2.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 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教师应“反思”些什么?!安徽@曹莉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会反思。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反思些什么呢?1.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教法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2.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摘自《中小学管理》)教师应“反思”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这次课改是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对新教材、新大纲、新标准,新课程的理念到底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行为和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不断完善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如何落实新理念、新方法,教学实践是关键。要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最佳切入点就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转变?为什么要转变?我们的反思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11,(Z2):36-38
面对新课程,面对新理念,面对新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模式,语文教师如何上好示范课与优质课呢?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性?课堂怎样设计才能既展示教师的研究能力,又全面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在这里,我们结合成功的部分课例,来定格如何上好示范课与优质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程已不再遥远,而是老师们实实在在思考和实践的日常工作.在新理念和习惯行为的碰撞中,老师们逐渐认识了新课程,体验到新课程带来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大家的努力下,新的理念逐渐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也迈入了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再是向学生传授和训练计算机技能了,而是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飞速进步,学生对网络的痴迷程度越来越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搞好教学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爱学、乐  相似文献   

15.
范玉梅 《宁夏教育》2006,(10):34-34
课程改革以来,我从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入手,经过实际操作、课堂实施,努力使学生能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总结反思有了不少收获与体会,可概括为“:两改”“、三贴近”“、四结合”。一“、两改”就是改理念、改教法新课改强调课堂师生互动,不再是强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计划,还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以及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不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注重学习结果,单纯重视语言知识,而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还要重…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再是学生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在注重数学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科学价值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原有的教学行为已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变革已势在必行。本文试着从四个方面来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分别是:教师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要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向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一维”审美观,总是在怎样教的“教”字上作文章。人们通常把“一维”审美观称作“无人”审美观,因为它只注重教育者,却忽视了教育对象,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三维”审美观,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带着教材进教室的传道者,而是学生们学习的战友,伙伴。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一、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的形成,有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反思的时空和及时的指导.怎样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享受新课程     
带着几许期待,几许疑惑,甚至是一种忐忑,迎来了新课程。已经教了十几年的书,自认为教学上还小有所成的我,突然间心里不再那么平静。新课程究竟是怎样的?新课程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呢?……历经了一个暑期的学习、研究,我似乎有了一种“拨开迷雾见青天”的感觉。然而,一切最终还要用实践来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