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孩子一天中最难过的时间是哪一段?有多少父母明确地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在出门上学前磨磨蹭蹭,毫无快乐可言?某教育机构1月初发布了一份题为《孩子,你为什么不愿上学》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很多孩子一天中心情最沉重的时段,是他准备出门上学的时候。无论孩子的个性多么开朗,当他意识到将要前往学校上课的时候,心情会瞬间变得黯淡。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日益上升 ,我国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铸成了难以名状的伤痛 ,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笔者在这里仅就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离异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及其责任。首先 ,离异父母对离异后的子女教养问题应有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无辜的 ,无论夫妻间有什么恩恩怨怨 ,对孩子的教养和责任是自始至终 ,合乎情理的。有了正确认识后 ,在处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就会得当 ,从而使孩子受创伤的心灵有所慰藉。其次 ,父母间应尽可能地达成较为一致的、具体合理的教养…  相似文献   

4.
王卫 《幼儿教育》2003,(1):50-50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美国法  相似文献   

5.
睿齐 《教育导刊》2006,(8):51-51
你真正爱孩子吗?那就请你千万不要犯以下十点错误。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归我。2.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孩子对他人破口大骂、粗言秽语,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让他辛苦干活挣钱,也不教他节省,他将来能和父母一样勤劳和吃苦耐劳吗?5.当他和邻居、同伴或陌生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  相似文献   

6.
吴洪 《早期教育》2002,(12):38-38
在幼儿园中对孩子提倡以鼓励为主,而且大部分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良教育行为。我归纳了几点如下。 一是威胁。对孩子进行威胁会无意地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一幼儿不顾多次警告在排队时总爱打打闹闹,老师最后警告说:“如果你再不排好队,我就马上把你拎出来。”不一会儿,此幼儿又故技重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发行为的挑战,孩子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表明他并不胆小,所以他会再次抗拒警告。  相似文献   

7.
李关贺 《父母必读》2021,(2):114-117
随着家庭财富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也越来越关注.同时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财商培养方面也提出了很多疑问,比如:孩子的财商要从小培养吗?孩子会不会变成小财迷?财商教育是教孩子炒股吗?父母有这么多的疑问,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金融是一个相对抽象和专业的概念,它并不像孩子画了一幅构图精美的画,弹了一首悠扬悦耳的曲子这样...  相似文献   

8.
"好奇"现象"妈妈,为什么月亮晚上出来,太阳白天出来呢?""为什么八哥会学人说话?""为什么水开了会冒‘烟’?"……面对孩子诸多的"为什么",父母怎样回答才最恰当呢?孩子提问后,相信许多父母都会绞尽脑汁进行解答。这种做法虽然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但这样父母就只能成为孩子的一本百科全书,并不能成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因语言使用、批评方法的不当造成亲子冲突、对立,做父母的大动肝火,孩子“宁死不屈”,最后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不少父母感到困惑难解:自己尽心尽责的教育孩子,一门心思为他(她)好,他(她)为什么就不好好接受,不懂父母的心呢?难道孩子犯错后就不该批评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  相似文献   

10.
不同父母有着不同的育儿理念,宽松的父母想给孩子足够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发展成有创造性、有个性的时代新人;权威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向哪个方向发展,他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离开父母的管教,孩子就会不成器。不同的教育理念必然外显于不同的教育言行,结果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1.
做人要诚实,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诚实的品德。可是,孩子为什么会不诚实呢?根源往往在父母自己身上。一、孩子不诚实是大人逼出来的。孩子失手打破了花瓶,父母发现后问他:“是谁打破的?”孩子初次做错事,如实承认了。可是父母只心痛损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骂一通、打一顿。这样,孩子下次弄坏家里的东西,当父母追问的时候,他就不敢承认,甚至说假话。二、孩子不诚实是大人宠出来的。孩子喜爱的玩具、画册,不肯拿出来跟亲戚、邻里的孩子一起看、一起玩,谎称搞坏了、寻不着了,父母反夸他真能干,真机灵。这样颠倒是非,孩子对说假话就逐渐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12.
王惠文 《母婴世界》2008,(10):98-99
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可就是静不下来。想让他安静下来学点什么,小家伙却怎么也坐不住。如果强制性地制约孩子,他又会哭闹,效果适得其反。父母很困惑:"没发现孩子有什么智力问题,为什么就不‘爱’学习呢?"其实那是因为宝宝们缺少感觉统合教育。  相似文献   

13.
父母抚养教育孩子是一个大工程。有些父母做了很多,精力没少付出,却发现效果并不好。希望有所改变的父母,不妨先停下来,静下心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下梳理,思路清晰了,教育孩子也就有了章法。  相似文献   

14.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担心、伤心,然而到头来却成功地造就了一个懒虫和坏蛋。这是为什么呢?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都是我的。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第一任最有影响的老师。父母的美德善行会使孩子心中充满阳光,而大人袒露在孩子面前的秽行劣迹,则会诱导他们走向泥沼和深渊。15岁的初中生吴文力小时候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家庭生活富裕并不缺钱花,但他后来却成了一个惯偷。吴文力为什么会走上盗窃的犯罪道路呢?这还得从他家是如何“发财”的说起。  相似文献   

16.
用语言教育孩子和用行动教育孩子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是为什么有些口头的教育对孩子起不到作用,为什么行动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呢?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会对一本绘本情有独钟,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的读了二三十遍。这可苦坏了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读,到最后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行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呢?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重复"?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  相似文献   

18.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孩子对主要抚养人如妈妈、奶奶、姥姥等)往往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热劲儿,有时甚至弄得大人很心烦,心理学将这种关系称为孩子与主要抚养人的依恋关系。可秋秋却不是这样,与妈妈若即若离。妈妈回家时,他仍玩自己的玩具,很少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妈妈去上班,他也不哭。他也从来不主动让妈妈抱。妈妈看在眼里,忧在心上: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点儿也不黏人呢?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呢?像秋秋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主要是他们未能与大人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积极地寻找与父母保持亲近的机会。孩子与父母的依恋…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