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绍英 《新闻世界》2011,(4):127-128
重庆卫视"禁播商业广告"的举动,在媒体界引起了轰动。重庆卫视禁播商业广告的行为是为了打造媒体公益化,但是笔者对其采取禁播商业广告的策略却有一些质疑,本文试从集团利益、经济角度、消费习惯等对重庆卫视的禁播商业广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3月1日起,细心的观众已然发现,重庆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重庆卫视)不见了惯常的商业广告,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不播出商业广告的地方卫视.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1,(2):7-8
重庆财政掏1.5亿补贴 重庆卫视重庆卫视3月1日起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播出量且不在黄金时段播出,减少外购外包节目播出量,同时播出展示重庆城市形象、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重庆卫视2010年广告收入约3亿元,如不再播出商业广告,由重庆市财政出资1.5亿和重庆广电集团的其他经营收入约1.5亿元来支撑重庆卫视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3月1日,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停播商业广告。重视卫视的首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引发了更多关于电视台公益频道停播商业广告的讨  相似文献   

5.
孟非 《视听界》2011,(2):11-11
5月1日起重庆卫视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我听到这件事情已经好些天了。一开始觉得这是业内的事,不想说什么,但昨天快报转发新华社报道,重庆卫视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已然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重庆市市长黄奇帆4日就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予以正面回应。我觉得就值得一说了。新华社记者向黄奇帆提出的三个问题是,广告收入是电视台主要盈利渠道,重庆卫视不播商业广告能支撑正常运转?重庆卫视改版后被称为“红色频道”,不播娱乐节目和流行电视剧,如果收视率不好,能否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重庆卫视分别于2011年1月和3月两次进行改版.与改版前相比,改版后的重庆卫视表现出如下特点:在资金来源上,由商业广告收入为主转向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在内容编排上,自上而下传播"红色"与公益内容,塑造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阚玉娜 《东南传播》2011,(10):124-126
2011年1月3日,重庆卫视放出重磅消息:晚间将不再播放以往市民熟悉的电视节目,改为播放重庆卫视自办的红色节目,且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停播一切商业广告,转而播放新闻类、专题类节目、公益广告以及城市宣传片等,立志要成为全国第一家公共电视台。本文就重庆卫视打造红色频道,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有针...  相似文献   

8.
孙艳君  邵薇 《今传媒》2011,(11):61-63
重庆卫视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改版后的重庆卫视有了某些公共属性。通过对重庆卫视的改革进行概括地分析,认为这是对公共电视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承认我国政府对公共电视的影响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式下应重点改变商业对电视媒体的影响,这才是首要做的。通过对重庆卫视改革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反映中国目前电视市场环境和公众的意愿观点,探讨如何在重庆改革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公共电视。此文的独特性在于站在重庆卫视最新改革的实践中研究公共电视的发展,脱离了纯理论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9.
刘佳炜 《新闻世界》2011,(5):233-234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致力于创建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这一举措吸引了举国上下的关注。"唱读讲传"的节目模式与完全拒绝商业广告的行为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中,笔者从辩证的角度浅析了重庆卫视改版后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声屏世界》2013,(2):167-169
重庆卫视时隔两年后恢复广告招商随着一批综艺节目于元旦期间登陆晚间十点档,重庆卫视终于借跨年之际全面改版。这是重庆卫视去年3月恢复晚间电视剧和回收地方频道栏目后又一次大规模节目调整。商业广告也于去年年末悄然复播。2012年12月28日,重庆卫视正式宣布全面改版,并公布2013年全新版面——全天以四档新闻节目为时段划分,白天节目追求差异化,晚间新节目力争年轻观众。与此同时,2013年的广告招商也全面展开。今年重庆卫视的广告招商被分为白天、晚间和深夜三个时段,其中深夜节目价格最低,每5秒最低7000元;晚间档价格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重庆卫视2011年3月1日全面改版,宣布不播出商业广告,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提供公益电视服务。重庆卫视的改版在以商业运营为主的中国电视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从打破收视率束缚,恢复媒介公共本质;规范议程设置的导向,但需要关注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需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需重视内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标榜榜样的连锁效应,并借鉴其他考核体系,建立符合自身的满意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浅析重庆卫视改版的"前因后果"。期待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公益红"能够红透半边天。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实行以一不二减三增为内容的全面改版,由于采取不播商业广告等改版措施,引起公众极大关注。赞同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很多公  相似文献   

13.
从3月1日开始.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不再播出商业广告。重庆广电负责人称.将坚持“我爱中国红”的频道定位,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责任。(3月2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11,(2):13-13
事由:进入2011年,重庆卫视的一系列动作在观众和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是将电视剧请出黄金时段,打造“省级卫视第一红色频道”,3月1日起,商业广告也被彻底请出该频道,用来填补“空窗”的,是新增的新闻类、专题类节目以及公益广告片和城市宣传片。  相似文献   

15.
省级卫视作为一个地方对外展示的窗口,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各个卫视为保证收视率而争办相亲选秀节目,这类节目多了便免不了流俗化。重庆卫视经多次改版后推出"拒绝一切商业广告,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的"我爱中国红"频道定位瞬间吸引了众多眼球,在引起热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取消所有的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电视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等,运营所需的资金大部分由重庆市财政解决。这一举措引起了业界和广大网友的热议。本文运用CIS策略中的理念识别系统,用异质化、专业化、公益化等三个关键词剖析重庆卫视的此次改版,分析理念识别在电视媒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回归 改革的突破——为我国第一个公益频道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改版,实施“一不二减三增”:不播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包节目播出量;增加公益广告片、城市宣传片和一系列自办新闻、红色文化节目,力争成为“省级第一红色频道”。重庆卫视的“大变脸”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有人“拍手叫好”。认为此举实现了我国电视运营从商业化向公益化的转变;也有人“心生质疑”,认为此举是心血来潮,难以持续。但是,不管改版的结果如何,重庆卫视的此次改版都是中国开办公共电视台的一次实践探索,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卫视3月1日全面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并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同时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停播商业广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新闻报道工作中,实现建设公益频道的目的。重庆卫视此举是差异化定位还是正本清源,是理性回归还是历史倒退,一时引来诸多关注和讨论。其焦点还是老话题:中国的广播电视作为国家和民众的公共财产如何体现并突出其公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如何拆分,并变成电视清晰的实践;电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兼顾,并永远把前者放在首位,而不是前者被后者所淹没。重庆卫视提出的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的目标、理念和做法为破解上述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种种矛盾,包括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此本刊组织了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进行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①这次改版引起了传媒业界的争论,叫好者认为改版是坚守媒体责任的表现,反对者认为这违背了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丁汉青  杨雅 《青年记者》2012,(13):74-75
2012年3月15日,重庆卫视晚间《重庆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荧屏上出现了一条某品牌酒类广告.这是重庆卫视去年高调宣布打造红色"公益频道"之后,播出的第一条广告.虽然随后重庆卫视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不便回应,但是"重庆卫视启动广告部招聘计划,即将重回地方卫视收视战场"的言论却在微博上不胫而走.事实上,自进入2012年起,重庆卫视便悄悄变化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