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红 《新闻知识》2006,(10):72-7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已成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新的环境和对象,创新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必然。①高校校报作为党报传媒的特殊形式,自创立以来一直肩负着面向高校师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高校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审美熏陶等重要作用,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所特有的育人功能,以适应高校育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校报主体受众的特殊性要求,是校报新闻宣传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校报要更好地实现其作为党在高校主流媒…  相似文献   

2.
牛颜 《传媒》2014,(10)
传媒文化以其传播载体的现代化特点而成为当今社会具有高度渗透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在新媒体环境裹挟下的大学生媒介文化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遵循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媒介文化的研究路径,以对贵州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将大学生媒介文化深入到媒介产品使用和消费的语境中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新闻传媒生力军的大学生摄影记者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摄影记者培养模式将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家型、多栖化的高校新闻摄影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4.
王国燕 《报刊之友》2012,(1):131-132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6.
诚信教育事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校园传媒因其立足校园、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等优势,在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校园传媒应在重视诚信教育、精选诚信教育内容、讲好诚信故事、打好诚信教育组合拳、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发挥好作用,有效助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传媒类高校大学生具有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亚群体心理特点。笔者从学习、交友、挫折失落三个方面对传媒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代洪甫 《新闻爱好者》2008,(12):100-101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传媒信息对社会的影响达到了“全方位”的程度。传媒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二课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令人耳鸣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步肢解、动摇着传统的学校教育权威地位,向其所传承的大学文化渗透。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学会正确对传媒信息进行解读和判断,将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所以,正视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已经成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不容回避的课题,加强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发展使信息制造和消费的确定性消减.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信息传播者与传媒教育者的使命.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及影响媒介素养因素的分析,提出应通过改善学校课程设置、提高校园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校园媒介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媒介责任意识及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前言 近几年来.新闻传媒素养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界许多人士都意识到.大学生传媒素养及其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能使大学生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运作内幕,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11.
马乾乾 《大观周刊》2012,(24):30-30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新生力量。本文结合“9O后”大学生的特点,强调要强化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夯实组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创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这对创新和改进高校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渠道激增和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构建和营造特别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广播电视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通过文化传播,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已成为中国转型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广电媒体作为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泛、传播效果最理想、社会影响最显著的传播载体,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的思潮冲击与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是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认识-实践命题。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接触多种文化熏陶的不同渠道使得大学生深陷其中的多重选择性在增大,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缺失的主流政治实践素养使其在流行文化的带动下迷失自我。鉴于此,探寻并建构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在自洽性,已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觉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冯立  王丽  徐玮 《今传媒》2015,(4):114-116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传媒院校要增强在传媒领域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民办传媒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民办传媒类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媒科技日新月异",微时代"的传播在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对象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点。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微时代"传播的主力军,但也因其固有的圈层特征,在传播行为方面需要得到必要的引导与规范。这就要求高校立足实际,紧跟时代,从课程设置、社团组织干预、教师引导、舆情监测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协调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提升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新闻爱好者》2010,(9):178-179
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大学生村官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并针对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走在社会科学文化潮流前面的群体,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走在社会科学文化潮流前面的群体,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2):58-62
大学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整个未来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接触较多的流行文化入手,分析其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健 《大观周刊》2012,(20):170-171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社团已成为引导创业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各高校社团可以以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空间,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广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