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极“左”政治的强力控制下,“文革”文艺与政治高度一体化。文艺自身没有运动,政治运动支配着文艺运动。作为文艺活动的一部分,“文革”文艺批评也不能不充当政治斗争的工具,沦落为“革命大批判”的武器,为极“左”政治服务。批评家主体意识普遍丧失,批评理论资源奇缺,致使文艺批评既不具有“科学性”,也不具有“文学性”,彻底丧失了自己的本体特性。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十分重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强调要开展正当的批评活动,认为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环节,并在阐述文艺自身规律的同时,论述了文艺批评的重要性、批评的标准,以及正确开展文艺批评的问题。这在当时对于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艺批评是文艺事业的重要一翼,它对于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思来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在自己的文艺实践中反复论述了文艺…  相似文献   

3.
文艺批评标准的问题,是文艺批评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任何文艺批评,都是依据一定的批评标准而进行的。文艺批评的阶级性,首先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批评标准上。批评标准的阶级性质,不仅决定着文艺批评的方向和性质,同时对文艺批评的社会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了批评标准的依据,文艺批评工作者对于敌、我、友,才能了了分明,对于文艺现象,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否则,文艺批评就无法进行,阶级的使命就无法完成。中外古今,没有批评标准的文艺批评,从来是没有的。一九三四年,鲁迅先生就曾明确指出:“……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的圈子的  相似文献   

4.
文艺批评的立足点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并通过这种评论指出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丰富发展文艺理论,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以期最终达到发展繁荣文艺的目的。要进行文艺批评,总要依据一定的准则,诚如鲁迅所说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批评的标准。过去我们的理论界,长期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随着“文艺为政治服务”这  相似文献   

5.
回顾新中国50 年来的文艺批评,不难看到,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对繁荣文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必须运用科学的批评标准;贯彻“双百”方针,是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左翼文艺运动是以阶级斗争为目的,其活动完全服从于政治斗争。重政治斗争的政治本质,决定了其文艺批评的政治极向性:非左即右、革命或反革命、胜利或者死的双向极反,造成了尖锐的斗争性批评模式,理论和创作批评动辄上纲上线。特殊政治历史环境中的左翼文艺运动有较大成就,其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的政治历史环境中,如果仍延续左翼文艺运动尖锐的斗争性批评模式,必然有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一)有文艺就有批评,文艺是花朵,批评就是园丁,纵观古今中外文艺发展史,文艺批评总是伴随着创作的产生而出现,并对创作以影响。进步的、科学的文艺批评能促进进步文学的繁荣兴旺;反之,则会造成文艺的没落、枯萎、衰亡。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注意到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这种现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及其文艺批评的实践奠定了无产阶级文艺批评的基石。马克  相似文献   

8.
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世纪之交我们展望文艺批评的未来走向,有必要对新时期文艺批评的滞后现象作以评估和再认识,以便寻找建构当代形态文艺批评理论的路径.1、新时期以来,与文艺创作活动的勃兴相对的是文艺批评的滞后,批评脱离了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疏远了正在变革着的现实.作家不理睬批评,批评失去了对创作的促进作用;理论家不关注批评,批评失去了为理论提供思维材料和丰富理论体系的作用;欣赏者不关心批评,批评失去了对文艺鉴赏的导引作用.文艺批评的失语、失落和悬空,造成了新时期文艺批评特有的滞后现象.其表现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是运用女性批评理论来解释和解剖文学作品的一种批评。换句话来说,它是用以女性意识为中心,来解释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批评模式。女性主义批评家重视自身拥有的思维习惯和责任,体现了女性主文艺义批评的创造性及其在理论上的一马当先。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文艺批评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始终跟随者女性主义运动及其而发生的女性主义文学。本文简要论述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类比?和谐整体?辩证、妙悟等方式方法,对文艺经验批评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深入,中国文艺批评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根脉。把中国传统文艺批评方法注入到现代文艺批评中,通过扬弃,实现古代文艺经验批评的现代转换,才能形成和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当代文艺经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依据新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对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两个有争议的重要观点提出了新的认识。(1)关于毛泽东的文艺批评观。文章阐明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等重视,是毛泽东品评作品的一贯要求,是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批评观和批评标准,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是毛泽东文艺论述中的“个别词句”,可以把它与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区别开来。(2)关于毛泽东的文学与经济、政治关系观。文章阐明政治“决定”文艺是毛泽东文艺论述中的不确切表述,而在总体上毛泽东是继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与经济、政治关系的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12.
开展文艺批评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韦尔伯·斯克特将这一标准或方法概括为道德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社会学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原型批评五种模式。不可否认,这些方法(或标准)都有其言之成理的地方,但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局限。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它的批评标准和方法应该是什么呢?四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个胜利的却又是艰难曲折的,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过程。五十年代前期,在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批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文艺批评问题,把它看作文艺界思想斗争的主要方法之一;一再强调要发展文艺批评,而且指出“文艺批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许多专门的研究”。与此相联系,他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郑重地提出了文艺批评的标准,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关于两个批评标准的关系,他认为:“政治并不等于艺术,一般  相似文献   

14.
当然,无产阶级文艺批评营垒内部存在着学术论争问题。这是自无产阶级文艺诞生以来,在文艺批评史上出现的正常现象,毫不足怪的。无产阶级文艺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无产阶级文艺批评也随之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没有矛盾斗争,何谈发展?毛泽东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矛盾和斗争是永远  相似文献   

15.
《文学报》1993年11月刊载毛时安的文章《批评的瘫痪》指出,昔日被视作“皇后”的文艺批评,如今却成了越来越遥远的海市蜃楼。报刊杂志发表的那些没有一点锋芒和灵气的文章,显得平庸而且俗气,沾污并败坏了文艺批评的圣洁名声,使批评陷入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可以推诿说是严肃文艺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艺批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事业,这个历史性的课题,现在是如此尖锐地提到了我们面前。缪司在歌唱。为谁歌唱呢,社会效果如何?这就需要开展认真的、科学的文艺批评,实事求是,或褒扬,或针砭;使缪司的歌喉更加珠圆玉润,创造出更多的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使文艺和批评一同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也是党领导文艺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由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历史批评”或“美学和历史的批评”界定为马克思文艺批评的方法,是不确当的。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和批评实践来看,他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应是基于文艺“公转”律和“自转”律对立统一基础上的辩证批评,即文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审美批评”和“历史批评”的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水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的文艺的美学历史批评标准,仍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这种价值表现在:优秀的文艺批评不但重视文艺的美学把握,即对文艺创作与鉴赏的美的规律的不息的探寻的批评,不但重视文艺的历史把握,即对文艺作品渗透出来的历史必然性及善的倾向性的批评,而且坚持美学把握与历史把握相统一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奠基人和光辉实践者。他为了繁荣发展革命的文艺,使之真正成为指导人生的灯塔,大力倡导科学的文艺批评。他一面翻译介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文,为文艺战士运输切实的精神食粮,一面操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武器,剪除恶草,灌溉佳花,痛击恶意的批评家,为造就大群新战士而奋斗,在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真学习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孔子的文艺观点:一、文艺对社会政治生活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二、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不以文去质,又不要有质无文。三、文艺作品要再现生活并要适度表达感情。四、在文艺批评上,他把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结合起来,推崇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