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志玲 《学苑教育》2023,(31):10-12
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是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表现素养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运用表演活动时,教师往往会产生“演什么、怎么演、何时演”的现实困惑。鉴于此,教师可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表演内容;在着眼培养学生艺术表演素养的前提下,创新表演形式;在立足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把握表演时机。如此,表演活动就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田保友 《考试周刊》2009,(48):182-183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传统低效、无效课堂已严重桎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推行“高效课堂”.变学生“苦学”为“乐学”.积极实行课堂创新活动.努力构建师生和谐课堂。学生的课堂创新活动方式主要有课前新闻发布.师生易位,情景模拟小品表演,问题讨论.知识竞赛与辩论,创新型制作和探究性学习等创新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激情“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 ,就写不成好文章。”(孙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又令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模拟活动 ,诸如小品表演、课本剧表演、古诗配画作文等形式 ,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的社会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认识。笔者曾经指导过“师生模仿大赛”、“‘盲人’摸‘象’”等作文活动课 ,学生情绪高涨 ,参与劲头十足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师生模拟大赛”的作文活动课中 ,我既做“主持人” ,又当“参赛者” ,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视线。亲自上场“参赛”又博得阵阵的笑声 ,难怪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 ,全国第一届模仿大…  相似文献   

5.
沈安琴 《考试周刊》2010,(7):101-102
本节课是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一些阅读技巧,兼顾听、说等能力的培养,并能根据所给场景编写对话。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后,师生互动、学生个人活动、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组织教学,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教师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摸索出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最近笔者参加一些听课评课活动,发现有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只重外在形式,忽视内在实效,或者说,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活动过多。片面追求课堂的“活”,以致把教学课变成了学生的活动课、表演课;二是课堂提问琐碎,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三是课堂读书训练只满足于让学生去读,而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读去理解、把握读的…  相似文献   

7.
课堂表演是指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课堂表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下面就以小学语文第二册为例谈谈课堂表演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激...  相似文献   

8.
一、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这是否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时,常看见许多  相似文献   

9.
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活动,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较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表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立足文本选择适当的表演内容,依托合理的形式组织表演,并且关注表演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表演成为低段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课堂表演是指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课堂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提出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多让学生进行辩论、表演,在课堂上做实验、利用多媒体辅助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串讲串读、一问到底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追求形式的创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薛海兵 《现代语文》2006,(10):65-66
【背景】 在打破静态课堂营造动态氛围的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鼓噪之下,我们的语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感。在很多语公开课中,几乎每次都能享受到场面热闹的“活动”带来的纷扰与嘈杂。这些以小组讨论、两队辩论、编剧表演、抢答竞赛、模拟采访、成果汇报、游戏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大多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反复操练。课堂上执行得可谓一丝不苟,师生的表演天赋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这种现象已经跃出公开课之苑囿,大肆蔓延到日常语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表演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言运用途径之一。但教师往往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等原因,把课堂留给了自己和优秀学生。课堂表演活动往往都是优秀学生的"show",忽视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还有很多教师把课堂表演活动当成了一种形式,没有真正意识到表演对于培养小学生语言表现力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如何提高表演的实效,让表演成为课堂有效学习、有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堂用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学中最感棘手的课堂用语可以分为组织课堂活动的语言、教学程序性话语、师生交流用语. 1.组织课堂活动的语言 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包括分析课文、表演、角色扮演、跟读、比比看、玩游戏和讨论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一、重活动形式,轻文本阅读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课本剧、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生机盎然。然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是否会带来丰硕的收获?当我们课后静心反思时,才发现自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教育领域气象万千。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教学效率"高"起来了。但我们也发现,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一些课堂也出现了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重表演轻实效的虚假繁荣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个不要"。  相似文献   

17.
尚敬 《中国教师》2009,(4):34-35
<正>课堂表演就是把课文的内容通过说说、玩玩、演演的活动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在课堂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课堂表演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特定情境,以师生表演为形式,以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辅助教师的"教"及激励学生的"学"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课堂表演较之其他的教学手段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课堂表演可不拘形式,操作性强。其次,课堂表演可精选内容,时间成本低。再次,课堂表演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形象,感悟语言的情感,进而在感悟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最后,课堂表演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等多项基本素质,符合多元智能理论。  相似文献   

19.
蒋琴芬 《考试周刊》2011,(54):60-60
新课标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多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有丰硕的收获呢?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在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颜文宏 《考试周刊》2014,(75):175-175
<正>新课程要求师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高效的师生互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与关键,是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一整套符合自身实际的、高效的师生互动策略,确实摆脱低效的师生互动。一、师生存在大量低效、无效的互动1.形式化。一节课设置了很多学生活动,但这些活动目标不明确,教师指导不到位,效果不理想。这就是有形式无内容,为了互动而互动,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2.单一性。师生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些师生互动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