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博览     
采访对象的类型当记者的,如何掌握好采访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被采访对象的不同心态,直接制约着记者正常的采访活动。另一个方面,记者自身的心态,也常常受到客观上诸多因素的左右。记者不但要随时调节采访对象的心态,还要正确地把握控制自身的心理变化,使双方的不正常心态趋于正常化,这样才能保证采访活动顺利地进行,采访到事实准确的新闻。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把采访对象归纳成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新闻失实造成了部分采访对象对记者的不信任。反过来讲,新闻记者一旦建立了个人信誉品牌,对于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获得独家采访机会,也是极其有利的。新闻记者的信誉品牌需要从以下方面打造和维护:一、记者的心态要端正。记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做忠实的记录者,具备“造假就是雷区”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
白梅 《新闻传播》2010,(2):74-74
由于采访对象之间具体情况的差异,对待记者采访的心态就会各不相同。从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影响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等等。  相似文献   

4.
仔细分析今年屡次发生的多宗记者被打事件,有的是因为舆论监督触及利益所引发;有的是记者采访技巧不当所致;还有的是记者行为界限不明使然.因此,记者当务之急应明确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调整心态,尊重采访对象、提高采访技巧,增强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采访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进行的,记者要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采访内容。本文通过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应变和采访者自身的定位等方面.浅析良好的沟通在采访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氛围和心态是指事件在镜头前积累起来的一种状态,是情节发展、人物言行、人际关系等在记录过程中演化而成的紧张程度,是现场人物心态的外化形式。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关注人,关注人生、人性、人的生存状态等永恒主题的。因此在电视纪录片中,心态和氛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它往往能起到结构全片、创造节奏、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等重要作用。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要营造好特定的氛围和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与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创造交流的语境,进入人物心灵的深层空间纪录片《沙与海》中有这样一段采访(记者采访住在沙漠里的一位牧民的女儿)。记者问:"结婚了没有?"回答:"没有!"问:"有对象吗?"姑娘停顿几秒,羞涩地回  相似文献   

7.
郭静 《新闻前哨》2009,(5):48-50
记者遭到被采访对象拒绝,不仅仅是被采访者一方的原因,有时也源于记者自身的疏忽甚至失误,例如前期沟通不够,或某句话表达不当,招致对方误会甚至抵触。而且,即使被采访对象有意保持沉默,有经验的记者依然不会轻言放弃。本文将结合一些采访实践,试图探究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沟通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8.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9.
采访是新闻记者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向采访对象收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彼此交流情感、挖掘内心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记者必须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摸清楚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以便恰如其分地安排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面对群众期盼的眼神和义愤填膺式的诉说(有时候甚至是哭诉),一些记者可能马上“嫉恶如仇”,将被投诉者视为违规甚至违法的对象。其实,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心态,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后面采访过程中的心态乃至提问的方式、语气等,也会在新闻报道中留下自己不易察觉的“阴影”。要做好舆论监督报道,记者必须从以下三方面把握好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采访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不合作的采访对象,本文从采访对象心理、记者采访方式等方面寻找采访对象不合作的原因,并寻找记者的应对方式,以期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秋萍 《今传媒》2013,(11):128-129
新闻采访是一种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信息的获取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心态,情感上的变化对新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基于新闻采访的大量资料扼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所要秉持的心理素质,切记不可因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采访和采访对象的情感,以保证新闻报道和新闻稿件编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物采访中运用情感引导是记者提高自身采访能力的体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者之间进行交流需要进行情感引导。其在进行人物采访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决定采访过程的质量。在人物采访中融入情感,可以缓解采访过程中的紧张气氛,有助于让记者轻松采访,使采访对象积极配合记者采访,使两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做到与采访对象相互动,了解情感引导在人物采访中的价值[1]。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专门从事采访谈话的职业记者,却没有专门接受记者访问的职业人士。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记者总是一种突然的闯入,或多或少会改变采访对象原有的心理状态与活动方式。因此,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从我方面寻求与采访对象的心灵共鸣点,架设起与采访对象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面临新的挑战。影响新闻记者采访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化、采访对象的随机性更强以及技术壁垒的约束。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能力提升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采访素养;转换角色定位,增加融合力与创新力;从受众需求出发,强化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17.
采写人物通讯,怎样准确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这是令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十分头痛、苦恼的问题。因为人物心态最真实、最复杂、最微妙,只有在采写心态上下功夫,才能写出被采访者的不同之点,人物通讯才不至于浮光掠影,千人一面。尽量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被采访者的心态,是许多记者或通讯员取得成功的“决  相似文献   

18.
邹正 《记者摇篮》2015,(1):12-13
记者是采访对象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将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受众更期待、更想了解的真相展现出来,这就得看记者自身的业务功底,记者们除了要在采访初期提前做足功课外,更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而最后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受众对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多少认可,这些大多都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融洽沟通有直接的关系。我把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沟通分为语言类沟通和非语言类沟通两类。一、语言类沟通语言类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记者与被采访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9.
要想获得与电视节目内容完美结合的采访同期声,首先要有优秀的电视记者。与其他媒体相比,电视新闻对记者自身素质、采访对象的选择、问题设置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一、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记者以用观念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主人身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