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了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师以来,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及学生年龄的特征引起了笔者很多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2.
我以“一堂好课”为观察对象、实验对象,思考了多年,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一堂好课是从一本杂志上“抄”下来的别人的课。这本杂志就是《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别人”就是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课”就是他1995年12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实录。十多年来,这节由两个著名的问题生成出来的教学情境,一直活跃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成为思考教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王巧云 《语文知识》2014,(12):74-75
近来观摩了一节题为“刻舟求剑”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以文本中的一个字“遽”为中心组织学生研习文本的方法令人赞叹,这里面充盈着教学智慧。 在这节课里,教者没有采用当下许多教师喜好的诸如flash动画等新媒介,而是采用文言的手法教文言。直接点明课题后,教者让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开展自主诵读、个别诵读、诵读指导、教师范读、集体诵读;之后,要求学生在梳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能反映寓言写作主旨的字并阐述理由;最后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进行拓展,要求在熟读故事的基础上也找一个能反映主旨的字。  相似文献   

4.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求学生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优生知识,且教材可读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在其中做标记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我们精心设计,也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而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从上初中第一次读童话大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到参加工作后数次教读此文,20多年间,“我”是怎样理解这篇文章主题的呢?  相似文献   

6.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确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放手让学生走出本,走进生活,去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但是,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本,他们能走多远?走进生活不会蒙头转向吗?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校园革命”,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斟酌再三,我决定以人教皈语第八册《鲸》这篇说明的教学,来尝试一下“放手”的滋味。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角的认识”一课,某教师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设计了“剪一剪”的教学环节。笔者在教学中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两次教学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高师文科班专业课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有着独特的学科要求,它是文学史教学与文学作品教学的综合,惯常的教学方法是罗列与介绍大量的文学知识,教师集文学史梳理者、文学作品介绍者、结论提供者于一身,学生往往没有读过作品,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沉默的学习状态中,思维训练几乎为零。这显然不适合师范教学。经过摸索和实践,笔者找到了以“对话”为基础理念,以“探讨性研究学习”为具体策略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相遇问题”这节课,刘老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这棵“老树”适当修整,改编例题材料,以增加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及探索性,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长出课程理念的“新枝”。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感受着数学的无穷魅力,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这堂堪称经典的教例,展示了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崭新风貌,处处闪耀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材中《力的合成》是教师实施“过程教学”极好素材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讲授好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应处理好以下几个“过程教学”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版历史教材增没了“学习与探究”课,突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上好探究课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活”起来。现以探究课《寻访“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探究课的操作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使教师突破了以往“教教材”的窠臼,在深入思考“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调整教材结构、重定教学重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刘金军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实录》,就是教学开发的一个案例。面对“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理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很多老师认为难教”的状况,刘老师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束缚,将教学重点定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及其蕴涵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有一个重要而有趣的情节,这就是以皇帝为首的人们自欺欺人达到高潮的时候,一个小孩子勇敢地站出来道破真情,揭穿了骗局。对这一情节的创作意图,《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称《用书》)是这样阐述的: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中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虽然是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又是没有受过《课程标准》理念训练的学生,但这节课无论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思想的浸透,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容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下一个优秀案例,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断和评析介绍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较多,虽然初二学生初人物理之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涉及的研究方法全面铺开,更不能讲得过深,只能暂作为过程体验性教学目标,以防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但作为教者要从全面的角度和一定的高度,有意识地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下面是笔者在“声音是什么”教学中设计的渗透用语及学生回答实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术以及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布卢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如何从“教”的角度唤起学生的“学”是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三层级目标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按学生学习特征及规律而设计“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论教”“变教为学”,这种“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在日常的新授课教学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领会、把握教材,致使课堂教学总有“教不到位”、“目标达成率不理想”等缺憾.这种贻误最佳新授课教学时机的做法,势必造成要用课后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弥补课堂45分钟的损失.在这里,笔者以自己一节新授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与大家探讨对这一节课的领会与超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范海霞 《学语文》2004,(3):18-18
笔者在实习学校教《桥之美》(八年级语文上册)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想象,理解与感悟“桥之美”,结合相关心理知识,设计并尝试了一种训练方法——“课堂引导式想象训练法”。具体做法如下: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时,笔者故作神秘地宣布来做一个游戏,并强调游戏规则,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必须紧闭双眼,仔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年级上册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中的第1节是“叶片与光合作用”。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了解并识别叶片的结构,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节教学在整册科学课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