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2.
给学生习作做评注是翻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是翻译教学的新尝试。它新就新在有翻译练习、有习作评注、还有综合讲评,避免了教师空讲理解,学生盲目实践的毛病,学生可以中波踏踏踏实实实地学习到怎样去翻译。  相似文献   

3.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学生的习作水平难尽如人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习作指导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就要把握好习作指导的根———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3):65-66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日常语文教学中最烦最怕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费尽苦心地设计习作指导教案,费尽口舌地反复引导,学生似乎集体短路,就是写不好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看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除了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剩下的就是教师随意布置的内容宽泛的日记类练习。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阶段,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写的难度明显加大。教师可从阅读片段入手,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从日记训练入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实地观察入手,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效解决习作起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的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但是实际的语文习作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有教师教学中的失误,也有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上切实提高语文习作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9.
《我的自画像》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一个习作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反映课难上,文难写。那么,习作起始阶段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实现习作有效指导呢?下面的两个课例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习作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反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将生活融入习作练习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但是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并未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只是要求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写作。学生由于缺少写作经验和素材积累,所以在写作时经常面临缺乏灵感或者是语言逻辑混乱的尴尬,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情境来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可以充分展现习作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但我们教师普遍感觉习作教学难教。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三无"的状态,即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习作教学无效。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习作意识和读者意识的培养。教师的这种"忽略",直接导致学生错误观念的形成。这就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习作的根源所在。教师的无法和学生的无奈直接导致了习作教学的无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习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目前学生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在学生的习作中能够感受到学生作品与实际情况的脱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让学生收集生活素材,感受生活情境,创作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活化习作。  相似文献   

13.
高菊云 《广西教育》2014,(29):13-13
正习作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评"侧重于引领和指导,而"改"侧重于斟酌与修正。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习作评改思维空间相对狭隘,主要体现在评改形式单一、目标空洞、评语概念化等。如何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应当多元化,学生在习作评改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一、凸显师生角色定位,构建习作评改的框架从教师层面来看,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再度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说则是习作的二度创作。习作评改既需要教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一种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习作充满爱,关键是引导渗透。教育是一种情怀,习作,一个情字了得!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在看待课堂习作与创作的关系上存在某些误区,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习作的基础训练作用,容易造成二者相互脱节,而把习作、创作等同起来的观点又使得学生忽略了对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课堂习作与创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二者既不可完全分开,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在课堂习作的教学中应当拓宽基础训练的内容,并穿插进行创作练习。  相似文献   

16.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改善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教师成为学生习作阅读(读者)最主要对象,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表达。实践证明,解决学生习作中读者选择的自主性、多元性是改良习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教学中要补充三项练习:一是相同主题多元读者的习作练习,二是多元主题同一读者的习作练习,三是主题明确读者模糊的习作练习,从而提升学生习作的主题鲜明性、表达准确性、文体适切性。  相似文献   

17.
抓住学生装饰黑板这一契机,让其写一篇习作,并将"这一篇"作为范文,开展习作指导。具体的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特长,引出范文;学生研读习作,讨论范文;小作者交流创作心得,反思范文;教师站在高位"画龙点睛",总结范文。  相似文献   

18.
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接受、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实现反复练习,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提到日记,许多学生可谓是"爱之深,怕之切",作文都不会写,天天写日记更是不知该写什么。因此,在日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文章就专题日记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形成书面文字,即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仅靠教材安排的几次习作练习进行习作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巧妙地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自我评价—初次修改—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二次修改"的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教师通过编制评改表格,教给学生评改方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改互评,在多元化评价中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这样的习作评改模式实现了评改主体多元化、评改方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生写师改"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习作评价、修改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