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石樟芬 《广西教育》2011,(16):22-22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按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演绎",学生也只能顺着教师预定路线进行数学学习,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僵化。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兴趣的火花,在操作活动中生成探究的火花,在弹性预设中生成精彩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4.
传统数学教学因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而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教师执行教案,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大多被认为是节外生枝或影响进度而被无情扼杀.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教学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一旦“节外生枝”,则或是纠正“偏离”,或是“置之不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新时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教学是有规律的,课堂需要预设;教学是动态的,必然会生成。如果课堂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生成。课堂的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前预设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围绕教案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预设”教学,要根据师生具体教学交流情况,“生成”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课前的教学“预设”做恰当调整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课堂教学常常是封闭的、预设的.教师根据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设计好教案,学生扮演着教师教案中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教师应该大胆尝试以学生的学习去组织教材.设计教案.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组织教学.做一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运用反馈调控艺术,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从案例看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当课堂偏离了预设的轨道时,教师要运用智慧.即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但是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面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如只是“临阵脱逃”.一味“捧”住原教案不放,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如一味地跟着学生的思路跑,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同样也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率,我们要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高效课堂是数学教师在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一种教学行为.高效课堂是在新课程教育下对课堂教学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实践.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是师生之间、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预设,预设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把握教材、分析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精心规划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生成指导下的预设,因为,课堂教学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灵动而美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案,预设学生,以灵动的教育驾驭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对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引领,还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及时抓彩,让课堂生成向纵深推进,营造无法预设的美丽。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预设与动态生成进行了分析,旨在打造本真而有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孙一萍 《甘肃教育》2014,(22):60-60
正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能够生成推动教学进程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飞跃性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使教学更加精彩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是按教案的预设流程来安排教学步骤的。但随着教学流程的进展,对教材内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强调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因此在教学中会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教师执行预先设置好的教案,课堂上学生灵感和智慧的闪光往往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8.
蒋守彬 《云南教育》2006,(9Z):33-34
数学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两种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教学是照案宣科的过程,教者盼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往往视为节外生枝,教师或纠正“偏离”,或“充耳不闻”,从而使课堂教学显得机械、沉闷和过程化,没有活力和生机。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期望“生成”,关注“生成”,努力驾驭“生成”,从而为我们的每节课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现笔者谈谈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所谓"预设",指教师在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教案,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沈大安老师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这样说:“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