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员体育道德是当前体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运动员体育道德受到年龄、性别、动机、道德推脱等自身因素和动机气氛、道德气氛、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同伴、奖励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运动员体育道德的概念、测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改进测量工具,加强实证研究,以有效促进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班杜拉的道德推脱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体育道德推脱的表现及原因,认为:体育道德推脱包括四个层级八个策略,第一种层级因素是将有害行为重新解释或转化成值得尊敬的行为,包含道德论证、委婉标示和优势对比三个策略;第二种层级因素是违规者致力于降低个人应负的责任,其中包含了责任转移与责任分散两个策略;第三种层级是针对违规行为的后果,而其策略仅有结果扭曲;最后一个层级发生在行动的受害者,包含了非人性和责备归因两个策略。针对体育道德推脱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基于价值观的道德训练课、培养运动员的社会取向特质、强化团队的道德潜意识。  相似文献   

3.
徐红萍  李江 《体育科技》2011,32(1):12-14
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脱节是影响运动员体育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从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体校的体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后从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完善体校的体育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脱节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 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 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 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 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 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 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 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及相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的结构及相关特征,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多维体育道德取向量表的扩展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对411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是由社会规范、规则裁判、尊敬对手和工具性攻击4个因素构成;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项目、运动等级和训练年限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逐步进入法制化社会。由于体育商业化的冲击、体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体育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体育道德意识的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中存在运动员兴奋剂泛滥、篡改运动员真实年龄、裁判员贪污受贿、一系列假球黑哨、赛场不文明行为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加快完善体育道德法律法规、完善体育奖惩机制、提高相关主体的体育道德意识、加强体育核心价值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道德环境等才能有效防范体育道德失范行为,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年龄20.42±0.532岁;男874人,女66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F=76.668),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分别显著(F自我定向=186.899,F道德推脱=137.076);在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时,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0%、5.04%和9.88%,即: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53.02%。结论:道德认同是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心理特质,自我定向、道德推脱是诱发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前因要素;道德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还可以通过抑制道德推脱机制来缓解自我定向,进而有效避免产生体育学习的偏差行为。本研究可为防范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潜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沽名钓誉”和自我欺骗是阻碍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以412名(男=220,女=192)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运动员“沽名钓誉”、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运动员在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运动员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我欺骗和更低的体育道德水平;(2)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认为,为了促进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应采取措施加强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教育,降低自我欺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揭示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索预测运动道德推脱的动机类型。采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MDS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SQ-6)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和运动动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运动道德推脱在性别、项目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差异;2)自主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受控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3)自主动机可以负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